抗冲蚀多采用TiN涂层,我说这几点,你发现了元素方面有什么区别没有?”
沐阳看他摇头,也不为难他了,他这学生才接触材料没多久,如果没有深入材料几年时间,也很难搞明白。
“o钼、W钨、SiO2都有耐高温或防高温蠕变的特性,就举个例子,纯钨的熔点3420摄氏度,以前的老灯泡就采用钨丝作为耐高温材料,现在有些农村家庭还用这种灯泡。
既然钨它有这个特性,很多材料就加入微量钨元素,就是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能;
o钼的耐高温特性又不一样……”
“所以,你要熟悉材料,就不必去记那么多材料型号,但要懂得查资料,只要你懂得常用材料元素的特性,大概有十几种常用元素,加多少微量对材料造成什么影响,就懂得使用选用材料型号,根本不需要记什么材料型号,你只要看到材料的化学百分比,甚至就能懂这种材料是干什么用的,八九不离十。
当然,哪怕化学成分一样,制造出来的材料性能差异也非常大,这就是各个厂家工艺和设备问题了,但材料的特性,不会因为工艺和设备而改变。”
沐阳在跟学生解释时,也给他开挂,加快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哦,谢谢老师,我发现懂了许多。”金伟感激说道,他本来还有不少疑惑,但听完老师一番话,茅塞顿开,根本不需要老师再多指点了,也懂得查材料选用材料了。
金伟又问:“老师,那个涂层厚度一般根据什么来选用的?”
沐阳说:“目前国内外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涂层也不是越厚越好,但太薄肯定不行。
像高温涂层,常常混有o钼、W钨等元素,注定涂层的硬度就比较高,硬度度,相应地,它的塑性就比较差,如果涂厚了,就容易龟裂,如果太薄了,那就达不到效果。
具体有多厚,得看工艺,等离子喷焊STL那边,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一般不会超过五个毫米,它那属于原子间结合,不像喷漆那样,在上面覆盖一层;
如果不是原子间结合,像渗碳渗氮,涂层不会太厚的,一般不到2毫米,正常也就0.5到1.2毫米。”
“老师,我们的发动机很多零部件采用金属3D增材设备制造,涂层是原子间结合吗?”
“是的,实际上就是激光堆焊,只不过我们控制内应力控制得好,所以没什么变形。
正常来说,像耐高温材料涂层,都是传统堆焊方式,基材会变形,而且厚度很难控制。
我们有些零部件,由于要求韧性比较高,必须锻件制造,金属3D增材设备虽然具备初级锻件性能,但还是达不到要求,所以这些零部件的涂层,如果是耐高温的,多半是传统堆焊方式,然后再精加工。
TiN涂层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其他耐磨涂层多采用等离子或者超音速喷涂工艺。”
金伟越听越挠头,发现很多听不懂了,沐阳又给他开挂理解,耐心讲解,他才理解。
差不多二十分钟后,沐阳不再跟他讲了,让他回去多总结,一是刚才给金伟开挂了挺长时间,金伟本人也要总结一下所学,一下子消化不了那么多知识量。
金伟离开后,沐阳也在思索航空发动机的涂层问题。
风扇在高空时,温度很低,容易结冰,所以需要防冰涂层;它属于进气口,离燃烧室比较远,温度传不到风扇位置。而且,高速进气,温度也会剧降,这才是结冰的原因。
防冰通过两种方法:一是不让水汽在零件表面凝结,二是使结冰层快速脱落。
不过,自从金属3D增材设备之后,风扇内部有细小的弯弯曲曲空心通道,利用燃烧室多余的热气,通过轴心-风扇座-再传送到风扇叶,进行物理升温,这是星海集团航空发动机首次应用的技术手段。
如果没有金属3D增材设备,使用传统加工根本加工不出来。
具备一般的金属3D增材设备还不行,如果达不到锻件水平,也不敢用来制造要求韧性高的风扇,只能使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沐阳也查过了,目前没有什么更好的涂层工艺,采用金属3D增材设备堆焊就是最好的工艺了。
倒是有更好的涂层材料,但还是没有产生变革性。
一种材料很难产生变革性特性,除非有发现新的元素,容易熔炼,熔炼时加入其中才有具备一些新元素的特性。
沐阳现在就是要解决燃烧室以及高压涡轮的隔热材料,比如燃烧室,如果没有隔热材料,热量损失,同时,热量传递也会被相邻的不耐高温零部件给烧坏。
应用在燃烧室的涂层,也是最“耐热”的涂层,它叫做:
热障涂层!
其作用就是降低零件表面温度,从而使零件维持高温下应有的力学性能。
热障涂层由粘结层和面层构成,粘结层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零件基体氧化和腐蚀,而面层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隔热效果。
如今,沐阳研制了一种陶瓷复合材料,叫做环境障涂层(Eal Barrier g,EBC),它将会取代一部分热障涂层,成为另一种在热端部件使用的高端涂层技术。
利用星海集团的金属3D增材设备制造,可以把EBC做成一个模块,然后安装在零部件上,就跟贴着一件隔热外衣一样。
当然,也可以喷涂在零部件表面。
由于EBC不属于金属材料,它是没法与金属进行原子间结合,就是没法熔化在一起结合。
到了12月26日,沐阳终于把这个EBC涂层材料应用在燃烧室里。
冷涵那边,忙碌了将近一个月,每天加班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