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日得了桑钰嫣一句“齐大非偶”,崔道之这些时日,即便在值房当差也掩不住面色沉沉,身为翰林院同僚的黄衡看在眼中,亦是一日赛过一日的沉默。
他们二人皆为翰林院编修,从六品,都有机会大朝。黄衡心中作何感想,崔道之不明,他只觉自己一口心头血如何也咽不下,在咽喉上下起伏,难受不已。
这就是他阿爹,是世人眼中皇权之下的第二人,也是人人畏惧的崔副相。家国危难在即,却只顾念自己在官家心中的地位,风骨,气节,恐是早已抛诸脑后。
本就心气不顺,情路受挫,如今更是觉得颜面无存。
此前,因着这层身份,处处得优待。而今,亦是因着这层身份,处处不适。
当夜崔相公府上很是热闹。翌日一早,崔道之就上了折子,愿去阴山参战。
此事自然不行!
被崔相公里里外外驳回几次之后,父子关系越发紧张。
连内院的程夫人都有听闻。
某夜径直到书房寻到崔相公,程夫人劝慰道:“二郎打小就是要什么便有什么的人,何曾被人说过个不字。前脚咱们刚敲打完桑家,后脚二郎就灰头土脸地回来。这里头什么买卖,你难道不知道。
不过是个四品小官家的姑娘,他既然喜欢,娶回来就是了,横竖我还在,大郎媳妇也在。她这般的姑娘,到咱们家来也就是个次子新妇,不能操持家务,不能迎来送往,能有什么事儿。”
拉拉杂杂一通。程夫人觉得,崔道之无非是借着这个由头,跟家里闹别扭罢了。好生安抚,没什么大不了的。
哪知崔相公万分不愿。
程夫人来气了,“诶,我说你,不过是别家的姑娘,二郎又不是答应只娶这么一个。能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天大的事儿,也不能坏了父子之情,也不能真让他去阴山不是。
那可是成天吃沙子!”
崔相公何尝不明白这些。可他父子二人的矛盾,哪里是区区一个新妇能解决的。从崔道之入朝开始,到他时常替官家抄录文书,早已埋下的矛盾,逐渐显现。
这个二郎,年轻气盛,一心报国。
与他这个早已垂垂老矣的暮年之人,所求自然不同。
未过得几日,崔道之不知走了谁的路子,得了兵部委任,前往阴山,参赞军务。
程夫人在家如何哭喊不知,崔相公于书房叹气几何亦是不知。
临行前,纪明、宋禀,再有黄衡,于明德楼魁星雅间给崔道之践行。
因着几人的到来,明德楼少东家可是将魁星好生装扮一番。目下的雅间,有了几分书房模样。东侧楠木书架,卷卷典籍,南面正临高台,欢声笑语,西面百宝架,笔墨俱在,北面三角案几,几丛墨色兰花,正芳香四溢。
四人各自宽座,寒暄已罢,才说起阴山战事。
宋禀:“崔兄,听闻月氏此前刚得羌戎王庭,已经开始效仿羌戎,整顿军纪,文武分治。崔兄此番到得阴山,需得万分小心才是。”
这等消息,尚未传到前朝。宋禀不过是刑部侍郎家公子,能知晓这些,不外是因着他外祖家、以及几个舅舅,在大名府为官而已。
此话说来,也是好意提醒崔道之。谢将军镇守阴山多年,对战之事自然不用崔道之这等文臣多言,可用兵之外,小心为上,多多提醒才是。
崔道之拱手道谢,“谢过宋兄,某定当多加小心。”
后说起阴山天气变幻莫测,黄衡突然插话道:“几位兄长,无需多心,我同崔兄一同前去走。必定好生照料崔兄。”
纪明抬高声调,“莫不是贤弟,你也递了折子,自请去阴山?”
黄衡本就英武的面容,顿时越发英武伟岸,
“自然。北地乃是生我养我之地,明知它如今受难在即,我怎能不前往。”见着纪明试图开口相劝,忙不迭道:“诸位兄长无需再劝,我知我此行前去,恐无再回京都的可能,但我不后悔。
若是再来一次,我必定同样决断。”
崔道之有崔相公做后盾,不定什么时候,用个什么由头,就调回京都。如此,他照样是人人追捧的京都二公子。同之前,没有半分不同。
而黄衡却不一样。
黄家在北地小有名气,那也仅仅是北地罢了。黄衡凭借着今科二甲的名头在京都为官,对黄府众人而言,是个再好不过的兆头。
冉冉上升之中,他放弃一切,调任前线,断然没有回头的可能。
在几人惊讶的目光中,黄衡继续道:“家国危难,我岂能置之不理!”
在场之人皆知他说的是什么,却全都一言不发。
盛世繁华下的脓包,挑破的,总是意气之人。
见惯万国来朝,□□盛世的大多数,坦然地享受着前辈的果实。至于世间的困难,好似只存在于遥远的天际。
随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