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十,纵横书院正式办学,暮成雪和易水寒一起来到了书院巡视,查看了学子们的住处,饭食,还将青灯武典带了一份回宫里。
年关将至,各部官员考绩,各州税报,粮食调运,都需皇帝亲自过问,是以易水寒每日十分忙碌。
暮成雪则是不断的反复研磨青灯武典,时不时还请流云君和一众武将一起到点兵台讨论战术,命令书记官记录下众将的心得,送去纵横书院交于魏玄成。
一来二去,文官们尚且不熟悉这位看起来有些过分清冷的皇后,武将们却对暮成雪都有了几分了解,开始他们还觉得皇后是流云君的师侄,又是暮家嫡长女、魔宫宫主,一个江湖中人喜欢舞刀弄枪打打杀杀原也正常,左右边关宁定,他们这些武将也没什么大事可劳心,陛下偏宠皇后,那他们就陪着一起耍耍花枪,糊弄糊弄就过去了,却没想到,这位皇后不仅懂兵法,还是个行家!
不止如此,民间传闻属实不假,皇后娘娘确实不爱笑,而且演兵的时候甚至有些杀气腾腾,也难怪与陛下成婚将将半年就被京都百姓戏称为“不笑皇后”了,因为就连他们这些糙汉子在她面前偶尔都会觉得有些镇不住场…
“公孙将军。”
公孙起抱拳一礼,“末将在!”
暮成雪指着沙盘,“现在我大凌同样是八府六卫的兵制,在你看来,多还是少?”
公孙起干脆的答道:“守国足矣,开疆…远远不够。”
暮成雪垂眸,“八府六卫的兵制已经延续多年,再行更改恐军心生变。如果,重新编制出十二卫作为非常备军隶属皇帝统率,你觉得怎么样?”
公孙起面有难色,“娘娘,我大凌府兵多为重甲精兵,每府五到七千人,卫军为常备军,每卫六到九万人,加起来有近六十余万人,这么多人的粮饷刚好在大凌国力的支撑范围,如果再编十二卫,便按每卫六万人算,那就是七十余万人。先不说军饷,便是粮食…”
暮成雪点头,“确实是个问题,是本宫操之过急了,粮食问题明年春天应该就会有所改善,至于十二卫…不能一蹴而就,但可以循序渐进。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支队伍,每卫维持在两万人就好,分别主攻一路,有的用于远途奔袭,有的用于近途偷袭,有的主攻射术,有的主攻破阵,每卫各专其长,作战时互相配合,相信定能无往而不胜。公孙将军以为如何?”
公孙起有些惊讶的看着暮成雪,不太理解一个女子怎么会有如此宏大的擘划。
“这…”
一旁的晋柯仍旧冷着一张冰块脸,她是跟着暮成雪在北黎前线打过仗的,
“末将觉得娘娘的提议甚妙。”
“确实,如果有这样一支军队,我大凌足以傲视三国了!”
“没错!”
身后的几员武将也跟着纷纷附和,公孙起再度开口:
“娘娘,便是每卫两万人…那也有二十四万人,当兵吃粮,吃粮当兵,这饷银和粮食…”
暮成雪眼神微闪,“将军放心,暮家给了本宫三十万匮黄金作陪嫁,五年之内的饷钱是足够了,而且,将军也说凡事不可一蹴而就,本宫没打算一下子就马上收编二十几万新军,那样东祁帝和北黎帝只怕会夜不安枕的。”
“哈哈哈哈…”
众将一番哄笑,公孙起认真的琢磨了半天,抱拳一揖,
“娘娘大才。只是,有兵无将,同样也是个大问题。”
暮成雪站起身看着墙上的三国舆图,
“这也是本宫今天要同诸位商议之事。步武学堂兴起,陛下派了些老将去授业,又从各府卫中抽调了教头,可是京中的纵横书院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教头。明年有秋闱,各武进也要放入军中规教,诸位将军可以自己决定,是去纵横书院从娃娃们抓起,还是等着指点一下明年的武进们?”
“…”
一众武将你看我我看你,要让他们选,那当然是武进们好收拾了,只是…
公孙起上前一步,“娘娘,末将愿往纵横书院授业。”
暮成雪赞许的看着他,“公孙将军,有劳你了。”
公孙起一脸的刚毅正直,“娘娘不必客气,若真能培养出名垂青史的勇将,末将也会觉得与有荣焉的。”
暮成雪拍了拍他的肩头,“本宫倒是觉得,公孙将军自己已经足可名垂青史了。”
公孙起面色微赧,“娘娘谬赞了。”
一切的事情准备就绪,暮成雪的身子日益沉重,也就很少往宫外跑了。
进了腊月,易水歌从北黎赶了回来,此次她去了北黎的京都,也如愿以偿的见到了秦武阳,并且告知了秦武阳自己其实是西凌的公主。只是秦武阳并不在意这个,毕竟两国没有战事,易水歌一介女流,更不可能蓄意接近自己刺探什么机密,她不是那样的人。
兴庆宫里,暮成雪手里正拿着一本兵书读着,
“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