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其他类型>脑域科技树> 第141章、要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要求(1 / 2)

“第六,采用十字式布局,即在机头、两翼及尾部,四个位置设置了功能不同的复合式雷达系统,其中包含了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可以同时跟踪24个目标,并指挥导弹对其中的8个目标进行攻击。最远探测距离可达480公里。可在280公里处引导窄波束进行精确定位。且雷达波速扫描角度可达360度,不仅和F22一样拥有优秀的低截获概率雷达、无源电子战系统,而且还具有F22所不具备的EODAS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具有更完善的信息获取能力。甚至可以代替预警机执行一些侦测、指挥及电子战任务。”

“第七,系统优势。战机拥有通讯及健全的信息网络系统。可和所有的友机之间、预警机以及航母战斗群指挥系统之间,共享所有信息。可自动分配攻击目标,协同作战能力高效、敏捷,极为强悍。将航母战斗群系统作战理念发挥到极致。”

……

马由一口气将这款战机的功能及优势简单概述一番。他知道战机发展轨迹,也清楚了解全球各型战机的优劣。于是在设计这款战机时,就在保持机动性尤其是SU系系列侧卫格斗能力、高速能力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系统设计、通讯传输、芯片硬件、控制软件,特别是指挥及辅助系统等各方面,都有较为超前的设计理念。

若要评估,其综合能力领先这个时代40年以上,可以说是直接跨越了3、4两代机型,从另外一条技术路线上,达到了5代机水准。在格斗能力、超音速、电子及雷达系统、性价比等方面,完胜米国的5代机F22。

这也是马由权衡再三的结果,军事科技核心技术泄密的概率,较民用产品小很多,一是运用范围很小,二是在和平时期样机落入敌方手中可能性几乎为零。故马由没有采用民用科技那样一贯的小步快跑策略。起步点就很高,保持数十年的技术优势,以免浪费。

航母定型后建造周期都是以3-5年计算,还有训练、磨合等,服役周期也在30-50年。战机研发和定型生产周期更长,设计方案若过于平常,等多年后成建制服役,就可能出现面世即落后的窘境。那可不是马由的意愿。

当然,这个方案也涉及到一些新型的复合材料、新型的铝合金及钛合金材料,以及芯片及软件系统。他也承诺,蓝星集团专项投资研发,预计在2-3年内完成研发投入生产。

他承诺的这个进度计划,基本不影响战机的研发及生产。一款战机从提出概念到生产定型,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时间是以5年为基本单位计算,若新技术较多,则可能长达15年之久。

华国这个时代的研发流程是:团队逆向研究----根据最终结果进行消化性的理论设计——设计图纸---制造零件---购买生产不了的外国重要零件---组装整机---(以达到气动布局为目的)试飞验证---图纸、零件和整机的多次修改---飞机与武器系统的磨合试验---(以作战性能为目的的)n次试飞----定型----建立生产流水线----批量生产----交付----拥有完全知识产权。

而马由现在已提交了完整的图纸,可省略很多的时间,但严谨的技术方案的论证和消化,这个过程肯定不短,最终还要获得专家们一致认可,更需要较长时间。毕竟和马由还没有在这个领域建立权威性,又是第一次合作,没有哪位专家或领导大胆到直接拍板,认定这些图纸的可靠性。

对此,马由也无能为力。总不能自己拍胸口说没有问题,别人就相信了。

一旦被专家们认可图纸的完整性及技术可靠性后,还是可省略“图纸设计---图纸理论分析--模型分析”这几个步骤,直接进入:风洞模型分析---开始研制技术验证机----原型机----工程验证机---全功能样机---工程发展机--图纸冻结----小批量试装---投产。

这样的全过程按国际标准一般需要研发经费300-400亿美金,如此超过50%的全新技术,时间至少在15年以上。但马由也相信华国的军工的效率。大干快上,可缩减到10年以内。何况其中核心部件、元器件他可在2-3年内提供成品。这样就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马由清朗的声音,在兴奋不已的首长们耳中,宛如仙乐一般。他们已从这些方案中,仿佛看到了崛起的华国空、海军,不在受制于人。再不会将守护祖国领空、海疆的利器寄希望于进口他国武器。

这款战机方案,与蓉飞公司去年开始研制的J10战机,在一些技术思路方面一脉相承,都有SU27的一些影子。可给还有3年才试飞的J10一些改进及启发。

其实,也可直接用这款舰载机的图纸,稍微调整一些功能,研制成为陆基主力战机,并和定型后的J10高低搭配。相信经专家们论证有,会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

“发动机问题呢?”首长们见战机总体方案介绍完,便急切地问到。

“下面就要介绍一款先进的航发技术方案,请首长们放心。只要材料和加工工艺能够满足,就可以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

“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