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其他类型>大国重工:崛起> 第342章 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2章 难题(1 / 2)

听得差不多了,钟成抬手制止了争论。

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按天梯设计的货物运送最大能力1年5亿吨计算。

从亚洲中心地区运送到最南面的赤道地区,1年的运费将是维持天梯在中纬度地区电力消耗的十几倍。

而且若需要增加大量的货运飞行,这个费用将以上万亿来计算。

天梯的地面基站远离北山,还存在着很多未知的不可控风险。

从长远来看,把天梯建在北山或北山附近更经济,而且也更方便、安全。

大家都是搞技术的,用数据说话一下就让赵唯等人无话可说了。

其实他们也就是一种惯性思维。按照以往的设想,在没有经济适用的离子发动机和核聚变发电机技术的情况下,太空天梯建在赤道附近是唯一的选择。

虽然大家都同意了就近建造天梯,但具体建造地点还是存在争议。

北山甚至是西京市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天梯地面基站占地面积不会太大,但作为海量物资和人员返回太空的地面航天港,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就太大了。

这个航天港将把几亿甚至是几十亿人类送往太空,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城市。

钟成决定下一个月他亲自去实地考察,在青藏高原上的无人区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

青藏高原上的气候条件以及海拔高度都比四川盆地更合适,而且有着大量的无人区,不存在占用土地、拆迁的麻烦。

大家接下来对天梯的建造材料、天梯的大小以及其中的货舱或载人舱位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建造天梯的主要材料确定就使用邓林发明的新型息壤线材,也就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也许息壤建材的性能不是最好的,但绝对是最便宜的。

而且这种新型息壤线材本身还是一种超低电阻的导电材料,还可以提供电力供给。

天梯将长达数万公里,在钟成的规划中,直径在100米左右,内部容纳36个巨大的真空升降通道,可供几百部“电梯”同时运行。

虽然是中空的构造,但需要的材料也是海量的。

电梯舱是在天梯通道内上下运行的那个部份,姑且称为电梯,其实就是一个太空轨道飞行器。

太空电梯毕竟不是传统电梯,从天上垂一根超长的绳子下来把电梯吊上去是不太可能的。

电梯要自已想办法爬上去,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电梯上安装大型祝融电推,提供向上的动力。

祝融电推的电源可以从天梯的电缆上获取。

因为是在真空的天梯通道内运行,并且可以借助地球自转的离心力,所以可以轻松获得极高的运行速度。

最后就是空间站在天梯上的建造位置。

为了保证天梯系统的平稳,必须让太空站成为整个天梯系统的重心,而这个重心位置又要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

在钟成的设计中,天梯固定在地球地表一个定点上,另一头需要系着一个起平衡作用的平衡锤,天梯的中间部位才是空间站。

大家当场计算了一下,既使把这个“平衡锤”放到离地面10万公里的外层轨道上,重量也将达到上亿吨。

因为天梯连接的这个空间站将会无比巨大,最少一开始就会建造一个能够组装太空飞船的巨大船坞。

后续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天空之城。

而“平衡锤”离地面10万公里已经是极限了,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大约四分之一。

如果再往外延伸,受到月球的引力影响就越大,反而会干扰空间站的稳定。

在天梯没有建成之前,要将上亿吨重的东西运送到外太空,依靠空天飞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家这几天看来也是认真思考过了,提出很多解决方案。

比如姜言提出在月球上收购生铁,再运到地球上空组装成“平衡锤”。

从月球上进入太空就要简单得多,而且人类在月球上的工业基地也有足够的钢铁产能。

但钟成计算了一下,这个方案虽然是比从地球上送上天要节约大量成本,但消耗的运力和费用还是让人望而生畏。

桂彬提出了另一种思路,先建一个较小型的天梯,只有一部小型电梯,先把天梯系统的架子搭上。

利用这部小型电梯从地面运送配重材料,逐渐增加“平衡锤”的重量,然后再加大天梯的运载能力,扩建空间站。

这是一个循序渐近的方案,从可行性和经济性上考虑都是最好的。

这本来也是钟成当初设想中的方案,但就是有一个问题,建设周期太长。

在十年前可以采用,但现在的发展进度已经是被别人远远的抛在了后面,没有时间来逐渐推进了。

以上两个方案钟成也没有完全否定,如果实在没办法,就从中选择一个。

其他人也提出了一些思路,但也存在更多的问题。

钟成也没指望今天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他停止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大家下去后再思考这个难题。

跟着大家又讨论了空间站的规划以及建造顺序、维生系统等问题。

最后对天梯系统的安全问题,大家都提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