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援长二十厘米,内胡八厘米,
将铜戈连盒子一起递给了冬馆长,马震也不见外,开始介绍起来。
“这戈内部已经粘上了铜锈,形如镰刀,中部三穿
,内一穿,后方呈现内凹之势,是典型的战国末期铜戈的样式。唯一遗憾在于内部铭文位置已经被磨掉了,无法推断使用者的身份,但看上去并非普通士兵使用的铜戈。”
在战国时期,戈是士兵的标准装备,通常用于钩杀。
为了让兵器轻便和节约资源,戈身使用的往往是硬木,但戈头都是铜制,铜器铭文中通常会写着类似英文字母Z,其实是戈的象形字。
戈头的每一部分都有专名。
例如刃部称“援”,援末转折而下的部分称“胡”。
在战国前期,戈是用于打仗。
但到了后期,戈已经成为了战争的象征,无数关于战争的成语,例如枕戈待旦,倒戈相向等,表明其装饰已经超越了纯粹的战争目的,所以在中后期的时候,也会制作一些特殊意义的戈,被认为是用于提升士的艺术作品。
冬馆长拿起青铜戈翻了几眼,面露喜色,道:“马先生,其实我不擅长青铜,你介不介意我喊个专家来看看?”
他接着解释道:“李教授是港城青铜器鉴定的专家,在港城大学毕业,学习的都是关于青铜器的研究,他来评估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