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寻梅看出来,王莽此时也不易,他虽位高权重,可也抵不过天子的一句话,她也明白,天子之思,考虑的乃万年之基业,他不得不重用自己的人,师丹即为天子之师,便是亲近之人,皇上选用他入主中枢,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王莽即使有太皇太后撑腰,恐也争不过天子的。
然而,今日到此,百里寻梅是有要事要托他相助的,她可不想无功而返,可就是不知要如何开口。
王莽看她欲言又止,已知她心中必有事,于是说道:“说吧!今日只是来见见舅舅而已?就没有别的什么事?”
百里寻梅微笑道:“什么事也瞒不过舅舅你,是呀,外甥是有一件大事要和舅舅讨主意呢。”
王莽听此言,便坐了下来,静静地听百里寻梅的诉说,百里寻梅一五一十的将皇子一事与他细说了。王莽听完后,他站了起来,左右来回地走了好几遍,他是在思考要如何将此事报给朝廷。忽然,他眼睛一亮,不住地点了点头,说道:“寻梅呀,你先回去等消息吧,舅舅明日早朝便将此事单独报给皇上知晓,看看皇上是什么态度再说!”
百里寻梅看他很有把握的样子,也就相信他了,于是便和封玉婷离开了王府。
次日,天才刚刚大亮,未央宫外,早已站立了上百等候上朝的大臣,王莽也在这人群中,他王氏一门,官高爵显,自然走在最前面,其他人是不敢超越他们的,与之并立的,是以太子太傅师丹、阳安侯丁明、孔乡侯傅晏、右将军傅喜等为首的新贵,这时,以王莽为首的王氏一门,处处受到这些新贵的打压,他们人多势众,又有天子做后台,王莽等人一直不敢与之抗衡,而是选择积聚力量,伺机而发。
皇上刘欣临朝了,众大臣皆依次走进了大殿。
施完一番礼节后,他们分成两队,分别站立两旁,位于皇帝身旁的值日宦官上前走了几步,高声说道:“有本早奏、无本退班!”
太子太傅师丹出班奏道:“启禀皇上,臣有本上奏。”
皇帝刘欣说道:“准奏!”
师丹道:“臣启皇上,臣自地方上来,因而得观民间百姓之生活,以臣看来,他们大多皆生活不易,陛下,照此下去,必民心不稳,还请陛下为民做主!”
刘欣高高在上,他哪里会看到这些,不过,师丹乃帝师,向来也直言不讳,今日所奏,断然不会无病**的,他之所做所为,皆是为朝廷着想,刘欣心理是明白的,因而说道:“哦?百姓真如此困苦吗?请师傅细细道来!”
师丹说道:“臣不敢有所隐瞒,臣以为,造成此现状的,乃地方那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倚仗其手中权力,疯狂兼并土地,强占民田造成的,那些失去田地之百姓,或依附豪强地主,或沦为官私奴婢,过的是与牛马同栏之生活,陛下,此弊端不除,百姓何安?”
他说的皆以百姓为先,因而得到了众多大臣的附和,连一向视其为政敌之大司马王莽,都有些触动,他想不到此人竟还有忧民之心,姑且不论其出于何种目的,此时却有些佩服了。
刘欣道:“依卿家之意,要如何做才可解决此事?”
师丹道:“回皇上的话,依当下看,臣觉得皇上当下旨限田限奴,以遏制源头,政令一出,天下莫敢不从,届时,天下百姓,必会感恩戴德的。
师丹限田限奴婢之议一出,众大臣多有咋变者,朝中大臣,多数便是此列,若真的限田限奴之令一出,那不是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吗?他们心里已萌发反对之声了,不过,他们还得听听皇上怎么说,自己可不能先跳出来的。
刘欣初登大宝,当然得树立自己仁君之形象,他知晓百姓说道:“可有具体做法?”
师丹说道:“臣有奏章在此,里面已详叙做法,请陛下御览。”
刘欣命宦官取来,口中说道:“爱卿你就说说大概的意思看看!也让众大臣一起知晓此事!”
师丹道:“臣以为,豪强大族,官、商至多,朝廷可明令诸侯王列侯皆名田国中,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以此,则豪强不出国外、公主不出县道,公侯、官吏奴仆有定,如此,天下百姓便可修养生息,天下大治有期,此陛下之功矣!”
刘欣听闻,也是满腔热血,却让众多大臣如坐针毡,他们欲出班辩论,忽见天子精神振奋,才没有谁敢去骚扰。
今日师丹可谓是一鸣惊人了,刘欣更是夸赞其乃肱股之臣,乃天子的左右臂,当场大臣,竟无异议者!
限田限奴之议,可谓今日朝中重要事件了,这件大事决定后,众大臣亦陆续讲了些其他的朝务,忙碌了半天,方才散朝。
众人走完,王莽刻意走在最后面,他见皇上的贴身宦官小林子还未离开大殿,他走了过去,说道:“小林子公公,可否通报,臣有事要和陛下说说!”
小林子公公道:“哎哟,我的王大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