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羁押,不让任何人接触。”
开什么玩笑。
张延龄的外管事,他是想要一个人扛这么大的罪名?还是想要把罪名推到对方身上?这么大的事情,你一个外管事就想扛下来?
杨廷和站在最前面。
微微露出笑容。
很难得。
不过这个笑容,迅速的隐去,又是恢复了平时那种淡然的表情。朱厚熜都看出了这里面有问题,杨廷和这样的老狐狸就更不用说了。
那些庄子原来的主人为什么去了建昌侯府的庄子?他们哪里来的胆子跟建昌侯要回土地?双方怎么出现的冲突?怎么就打起来了?甚至还出现了如此的伤亡?如果只是简单的冲突,是不可能发生如此规模的械斗,更不可能出现如此血腥的械斗。建昌侯府的下人又不是军队,怎么可能就打死了这么多人?这个背后如果没有一点故事,杨廷和绝不相信。
但有故事又如何?
谁挑起的事情又如何?杨廷和对于里面的真相没有丝毫的兴趣。
想要用张家来挑事情?杨廷和心中冷笑,这些人哪里知道自己胸中抱负。张家算什么,背后有一个张太后又能如何?敢跳出来,就直接把他们摁下去。甚至在杨廷和看来这是一个好事情,有张家做靶子,杨廷和要给所有人看看什么是杀鸡骇猴。因此杨廷和很是隐晦的点了点头。
“皇上,此案朝野关注,绝对不能轻松放过。建昌侯府外管事既然已经表态,他们是建昌侯派出去的。那么建昌侯张延龄就涉案,证据确凿,无可辩驳。督察院应该立马派人传唤建昌侯,若建昌侯真的涉案,那么就应该把他羁押在督察院,查清此案。”
“臣附议。”
“臣附议。”
有了杨廷和的示意,除了言官之外,开始有一些朝臣也支持言官的意见。
那就是传唤张延龄。
如果张延龄真的涉案,就把他羁押在督察院。把一个有爵位的勋戚羁押在督察院,这可不是小事情。但随着这些朝臣的表态,大家的态度是越来越一致。
“皇上,臣也认为此案应该严查。毕竟此案发生在京城,影响太坏,朝野关注。若不能严查此案,朝廷法度何在?朝廷威严何在?朝廷如何信服天下?只有严查此案,才能让天下信服。”
刑部尚书赵鉴开口。
这是廷议开始之后,最重量级的人物。
作为刑部尚书,在这样的问题上话语权还是很重的。赵鉴一开口,督察院左都御史石珤也站出来道:“皇上,臣赞同赵尚书的看法。此案已成朝野关注的案子,若不查明,会影响朝廷声望,会影响天下臣民对于朝廷的期望。臣请皇上答应,督察院接手此案,传唤建昌侯。若有需要,羁押建昌侯。”
“臣附议。”
大理寺卿李昆紧接着支持赵鉴和石珤。
三法司都做了表态。
而且三法司的意见趋于一致,都是要求督察院接手此案,传唤建昌侯。只要督察院传唤建昌侯,建昌侯来到督察院,那么必然会把他羁押起来。涉案不涉案,督察院都不会放过建昌侯。
朱厚熜看了杨廷和,问道:“内阁是什么想法?”
“皇上,内阁支持严查此案。此案归根结底因土地纷争而来,若不能严查此案,庄田清查如何进行。臣请皇上下旨,此案交给督察院严查,建昌侯应该自己到督察院接受审讯。若有必要,督察院可羁押建昌侯。”
杨廷和亲自出来表态。
一场械斗,死伤几十人,杨廷和并不关注。不要说死伤几十人,就是死伤几百人,杨廷和也不会太关注。大明朝一万万人口,死几十个、几百个又算得了什么。和真正的朝廷大事相比,这都是小事情。杨廷和更关注的是,正在推进的庄田清查。如何利用这次的事情,加快推进庄田清查,这才是杨廷和要求严查的目的。
朱厚熜明白,杨廷和平时不会随便表态,都是内阁其他阁臣说话。但杨廷和只要开口,那么就是表明,这是杨廷和非常重视。只有这样的时候,杨廷和才会亲自开口。
朱厚熜看到参加廷议的大臣,都要求朱厚熜严查此案,羁押张延龄,心中是很高兴的。不过有张太后在,朱厚熜又不能做的太过分。
而且此次张延龄犯案,也是可以打击张太后的一次好机会。
因此朱厚熜道:“此案交给督察院。至于建昌侯,就不必羁押。但若有需要的时候,可传唤建昌侯到场。”
刚开始的时候,它根本就不认为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对手需要动用武器,可此时此刻却不得不将武器取出,否则的话,它已经有些要抵挡不住了。浴火重生再强也是要不断消耗的,一旦自身血脉之力消耗过度也会伤及本源。
“不得不说,你出乎了我的意料。但是,现在我要动用全力了。”伴随着曹彧玮的话语,凤凰真火宛如海纳百川一般向它会聚而去,竟是将凤凰真炎领域收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