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首富从盲盒开始> 第1215章 投资机构怎么赚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5章 投资机构怎么赚钱(1 / 2)

巴金森教授的整个计划听上去似乎有些复杂,但归纳起来就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他不打算赚未来乘客的钱,而是要赚眼下投资人的钱。

因为高盛建设这条铁路并不是用自己的钱,而是通过成立联合铁路公司的方式在股市上面集资筹钱,然后再用这笔钱来建设铁路。

所以这笔钱其实并不是高盛的,而是这家新成立的联合铁路公司的资金,巴金森教授则打算将这笔钱变成高盛的,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套路吧。

这多多少又让某部电影经典再现了。

而这就是资本的赚钱方式,有一段时间,一些大老们喜欢教育年轻人要转换思维方式,要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这样就能够发现钱不是赚的,而是捡的。

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你老想着靠老老实实的经营产业赚钱,这是不对的,这是老旧的思维方式。

新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画一个饼,吸引别人花钱来买这个饼,然后趁机把钱捞走,这就是新时代的赚钱方式,也是资本的赚钱方式。

就好像在2010年到2020年之间,整个投资圈都兴起了互联网浪潮,无数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段时间拔地而起。你只要拉一个项目,然后找到一个传统产业的盲点,再加上一个互联网+的标签,去找一个投资人放PPT,就立刻能够拿到大笔的投资。

当时这种情况有多疯狂呢,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全国就有超过5万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得到了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天使轮投资,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数据。

那这5万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全部都是独角兽吗?

当然不可能了,当年在共享单车的概念兴起之后,全国在一个月之间就有超过6000家共享单车品牌创建,其中有超过2000家品牌都得到了投资机构的投资。

那你现在再看看结局……哎,想到我188的押金,我就浑身难受。

共享单车如此,其他行业自然也不咋样。可等到10年之后再来看,这些互联网企业基本上全都无了。除了在乱战中崛起的几个真正的独角兽之外,其他的企业死都不知道怎么死了。

这些投资机构的投资,似乎全都血本无归了,整个投资界都是一群蠢蛋。

事实就是如此吗?

当然不是,这些投资机构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笑的满嘴流油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非常奇怪,这投资的99.999%的企业都倒闭了,为啥还能够赚的盆满钵满满嘴流油呢?

因为这些投资机构和巴金生教授的赚钱套路一样,人家根本就不是赚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赚取的利润,而是企业在进行各种金融活动时候的利润。

首先,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在投了天使轮之后,如果这家企业的数据比较好看,又或者是故事能够继续讲下去,那么很快就能够等到B轮投资的机会,又称风险投资。

一般来说B轮投资的金额都在天使轮的10倍以上,而这些投资获得的股份,铁定是要从天使轮的投资机构手中获得的,那么就相当于天使轮的投资机构,可以将手中的股份直接通过B轮投资来变现。

比如某家投资机构在天使轮的时候投了100万,拿到了50%的股份。而等到B轮投资的时候,总金额为1,000万,一般来说,如果天使轮的投资机构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场的话,基本上都能够拿着500万以上的现金。

这就相当于天使人的投资直接翻了5倍。

也就是说每5家投资的企业里面,只要有一家能够走到B轮投资,那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投资了。而事实上, B轮投资的金额很有可能是20倍和30倍,所以能够容忍的失败率其实更高一些。

而同样的赚钱方式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接下来往往还会有C轮投资,D轮投资,E轮投资等等,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年的腾讯,在2003年一年的时间里面就拿到了足足9轮投资,一次比一次的投资金额恐怖。

而最初对腾讯进行天使轮投资的机构,早就在此过程中获得了10倍以上的收益。

当然了,这个机构如果知道未来腾讯股价会有多少的话,恐怕哭的眼泪都要流干了……他错过了一个超越自己的父亲,成为世界首富的机会。

没错,这个机构就是某首富的儿子创建的机构,当年曾经手持腾讯50%的股份,要是这些股份全都留了下来,那世界首富怕不是都要换人了。

当然了,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不管有多少轮的投资持续下去,这似乎都是投资机构再赚另一个投资机构的钱,那铁定会有一部分的投资机构亏钱,而且亏损的金额绝对是要高于赚钱的金额,因为这些被投资的独角兽,公司们在花钱的时候从来不会吝啬,毕竟这些都是投资人的钱嘛。

那这些后面几轮投资的机构到底从哪里赚钱呢?

那当然给所有投资机构兜底的证券市场了。

一家企业从接受了投资机构的投资开始,那基本上就只有一个结局,也就是上市,因为上市之后就能够从市场上收割股民的钱。

之前所有的投资机构如果投资了10个亿的话,那上市之后的总市值就必然会超过100个亿,因为这些投资机构需要从股民的手中,把投资的钱的成倍的赚回来。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所谓的独角兽企业其实成绩不怎么样,但特别喜欢在各种场合吹牛皮和讲故事。而且还喜欢营销企业创始人,在各种社交媒体上面拼命的发文,蹭热度,逮着一个什么事件就是一顿狂蹭,根本不像是企业,倒像是网红。

这些都是投资机构导向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