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感觉很不错,标题是“不被世界改变,你就改变了世界”。
有多少人小时候梦想着长大后要成为怎样的人,绝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却在长大后不知不觉成了自己小时候讨厌的人,偏离了自己小时候梦想着要成为的人?
那篇文章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那个主题,一个是关于当兵的,另一个是关于婆媳关系的。
当兵的呢,主要是反应一种现象——每一届的新兵都要被老兵打一顿,以树立威信。不知从何时起,这似乎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暴力,比较简单直接,省心。比用语言教化要快捷得多,但是,却会形成一个恶循环。新兵遭遇到被打的痛苦之后,未来自己成为老兵了,自然也会把那种被打的痛苦延续给下一届新兵。
文章中被打的新兵们很多都表示如果自己以后当班长了绝不会那样暴打新兵,会选择用语言教育。
时过境迁,很多当初被打的新兵都成了打人的老兵,完全忘记了当初自己作为新兵被打后所作出的那些“承诺”。这,就是被世界所改变了。
不过,其中有一个当初被打的新兵成了排长之后,依然不改初衷,真的没有用暴力,而是用语言教育新兵。尽管这举动被其他老兵鄙视和排斥,但他依旧遵守着当初的承诺。
后来,他所带的排,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他也很自然地升职了。这,就是没有被世界所改变,所以改变了世界。
而另一个关于婆媳关系的例子,主要是讲一个女人的婆婆在以前当媳妇的时候,经常受到以前婆婆的百般刁难,觉得日子过得很苦,未来自己当婆婆之后,一定也要这样把心里的那些不满发泄出来转移到自己的媳妇身上。刚开始,这个女人被自己婆婆刁难时,都是很不满的。因为尽管她已经挺着个肚子了,但她婆婆也要她去河边洗衣服。幸好,她有个很爱她的好丈夫,她的丈夫就告诉她,自己的母亲以前是怎么被自己的奶奶刁难的。明白了这一切之后,这个女人就决定自己未来一定不会刁难自己的儿媳妇。后来,她生了个儿子。而她的儿子就是上面那位当初作为新兵被打后承诺自己未来绝不会打新兵,直到后来当了排长也不违背自己承诺的男人。
不被世界所改变,你就改变了世界。传递爱,世界就多一份爱。传递恨,世界就多一种恨。
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很喜欢在地上玩玻璃珠,因为可以在玩玻璃珠的游戏里,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游戏规则,且考验眼力以及手与身体的协调性,更重要的是游戏的乐趣。
因为喜欢,我读六年级的时候也依然在地上玩玻璃珠。不过,这个世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订下过“幼稚”这样的东西。在“幼稚”中,又会衍生出所谓“面子”这样的东西。
世界似乎已经规定了,玩玻璃珠只是小孩子的玩意。
所以,就有那样的话出现:读小学六年级了还玩玻璃珠,这多幼稚!别人家大人看到会笑的,知不知丑啊!
单纯喜欢一样东西,原来还要考虑那么多复杂的因素。
小时候最容易在快乐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是当自己想要的,在大人眼中不是重要的,那我还该要它吗?
小时候我喜欢玩玩具,喜欢安静地看火在燃烧,喜欢安静地看流动的水,我觉得我长大后的人生就是会和安静的快乐联系在一起的。但,我本来就是迟钝的,更何况是小时候呢。
大人跟我说长大后要挣好多钱,买楼,买车,结婚。虽然听着大人说这些,我会觉得有些憧憬,但那不是我心里非常喜欢的。
小伙伴们也会和我谈梦想,比如长大后当经理呀,当董事长呀,当国家领导人啊。虽然听起来好像好厉害的样子,但那也不是我心里非常向往的。
小时候的我,就像一阵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吹去哪里,要在哪里停留。所以,我小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梦想为何物。
当遇到要写“我的梦想是……”的作文时,我几乎都要纠结大半天,也纠结不出什么答案。毕竟,那时的我真的不知道。所以为了完成作文,我只是把自己感觉不错的目标套进去,然后发挥想象力,把那篇作文填完。
在长大的过程中,发现身边的人都特别喜欢讨论挣钱、买楼、买车,其实我也有想过,那些虽然是属于社会上美好的事物,但是没有一种自然吸引我去喜欢的感觉。换言之,就算我喜欢钱、喜欢楼房、喜欢车,那也不过可能是因为被生活所逼而需要钱、被身边人感染而产生不平衡心理所以才追求楼房和车而已,根本就不是我出于真心的喜欢。
我喜欢的,是自然的喜欢。
终于,我读完了大学,也出来社会度过了一些工作时光,慢慢地,我才知道什么才是我向往的自然快乐。
艺术,一种在安静中可以产生自然快乐的存在。那种感觉,就像小时候的我安静地一个人玩玩具来想象玩具人物之间的剧情、就像小时候的我安静地坐在燃烧的火苗前看着它仿佛能看到人生的精彩、就像小时候的我安静地看着流动的水而能无意地出神。我喜欢这种安静思考的感觉。
所以,迟钝赶了上来,别人小时候就有的梦想,我长大后出来社会了才开始有。
当有了梦想,我希望自己可以呵护好它。因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见过太多的“忘初心”了……
当然,有了梦想不代表不会迷茫,还是会很纠结到底要走哪条路去实现梦想。
以前,我都太在乎“路”这个存在了,总觉得要有路,才能走。但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路以前根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