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从无往来,这次却给宁安华送了拜帖。
可作为第一次交流,这封贴子又写得毫无亲近之意,仿佛只是例行问候,没想真的来拜会。
按理说,江纯岚和闫侧妃一正一侧,其实存在竞争关系。可二皇子储君名分还没定,她们同为二皇子的妻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益共同体,江家和闫家现在应为同盟。清熙郡主府和林家与江家关系厚密,闫家正是因此,主动给宁安华送拜帖。
只是不知是为了避免误会,表明闫家没想和江家“抢人”,还是有其它什么原因,闫家选择了恭敬但毫不亲热的态度。
闫家都这么表态了,宁安华便把这封帖子放在一边,就当没接。
再比如,近些年,年年都送帖子来的吴家——即吴贵妃的娘家,这次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可能是见林家终于要正式和江家结亲了,没希望了?
还有,自从贾雨村攀上王家和贾家调任回京,就算他教过宁安硕、林黛玉一年,林家对他的态度也几年如一日客气冷淡。
最开始的两年,贾雨村还尝试过和林家拉进关系,后来,他在河南灾情大案中立功,从此得了皇上的青眼,节节高升,也不再执着于林家,只是每次年节例行问候。
两家这么不远不近有五六年了,这次贾雨村却以他夫人的名义送了拜帖和一堆礼物。帖子里的意思可以总结成:
贾雨村和他夫人想来参加林黛玉的婚礼。
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史为都察院实际的长官,品级和手中职权都可与六部尚书等同。都察院监察百官,各地总督、巡抚多加都察院御史官衔,以示督抚与都察院的隶属关系——东北总督暂且例外。都察院左都御史非皇上信重之人不可任。而贾雨村任此职已有三年整了。[注]
宁安华把这封帖子重新看了一遍,问方少史:“贾化贾大人家里共有几个孩子?都多大年纪?”
方少史虽不明白宁安华为什么问这个,还是迅速回答:“贾总宪共有子女四人。长女为元配夫人所出,九年前许给开封何家为妻,难产一子已故。余下两子一女,皆为继室夫人所出。长子贾文许,今年十五岁,次女十一岁,幼子不知姓名,方五岁。”
松儿也正是十一岁。
宁安华一哂。
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说亲了。
贾雨村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似是想来参加教过的学生的婚仪,实则是想趁机推出他的小女儿。
可惜,他女儿再好,这些年他的官声再清白,她也不想让松儿有他这位老丈人。他也别想借她或林家攀上江家。
或许他曾经还想过做一位好官,但从他依附上贾家、王家,替薛蟠断了糊涂官司开始,他就做不成了。
他和罗焰一样,都是皇上手中的刀。区别在于,罗焰比他更没退路,也比他的底线要高。
现在,他想用儿女亲事给自己找退路,也要看她宁安华愿不愿意当这个“退路”。
宁安华把贾雨村的帖子和闫家的放在一起,打算不作理会。
方少史察言观色,明白了几分宁安华的意思,便趁机问:“郡主,五月初二大姑娘的好日子,请不请荣国府的人来?”
这个问题,宁安华早已和林如海商量过:“请。毕竟是玉儿的亲外祖家。只请荣国公夫人和王熙凤,有她们两位也够了。”
一个亲外祖母,一个当家的长房表嫂,谁也不能说她忽视、怠慢贾家了。
方少史忙把她提前写好的宾客名单拿出来,拿笔记下这两个人,一齐呈给宁安华。
宁安华接了:“我明日看,咱们再斟酌。”
再把几个她会亲自回帖,或会直接请人来,直接上门拜访的帖子拿出来,宁安华准备安歇前,忽想起一事,问方少史:“上回说有人挑拨妙玉和温夫人、温澄,怎么样了?”
妙玉对外恢复了俗家姓名“韩乐康”,但宁安华、林黛玉等亲近的人私下还是会叫她“妙玉”,就比如林黛玉、松儿和蓁蓁都起了学名,家里平常还是叫他们的小名一样。
方少史忙笑道:“这事是我不好,白让郡主担心了。温夫人心里都明白,稳得住,对外几次夸妙玉,江家的口声也都一致,姑爷千辛万苦求来的亲事,更听不得人说妙玉不好。那些人见挑唆不动也就罢了。咱们妙玉行得正走得正,也没那么多话好挑。”
去年乡试,温澄也中了顺天府第二十九名。他虽不姓江,但在别家眼中,确实和江家的亲子侄也差不多了。
江公府一门有皇后、二皇子妃,却不是全靠女人,还有尚书、巡抚,都深得圣心,几乎荣耀已极。如今又一下可能会出两个年轻的新科进士,后继有人,更令人羡慕不已。
江小国舅早便定下了林太傅家的长女,人人皆知,大周也没有几家女儿能比得过林家的姑娘。
但温澄在乡试之前娶了个双亲皆亡,几无依侍的孤女,便让有些人不忿不解了。
这般的好人选定一个少一个。林家没挑中的人也舍不得放出来,非要让自家的女师父还俗了嫁过去?
一个郡主府少史的义妹,又不是清熙郡主的妹妹,能比得过在朝实权官员的女儿?
温夫人娘家就剩这一个侄孙,怎么就这般草率结了亲事?
于是便有人暗中谣诼,无非是说温夫人待温澄并非真心,故意不给他挑好人家的女儿等语。
但宁安华往深里想,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这桩婚事三书六礼,明媒正娶,妙玉的身世清白可查,有人挑唆时,婚事已成了大半年,妙玉已身怀有孕,便是搅得她和温澄、温夫人、江家离心,别家女儿再嫁进去也不划算了,还会得罪江家,有什么好处?
而且,流言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