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是个实干派,他知道周扬的本事,既然他说有法子解决这事儿,或许真有办法。
当即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声,让他们赶紧去准备车。
然后又叫了一个属下,同他一起下乡。
很快,办公室那边就准备好了车子。
没有太多的准备,李长青叫上周扬和助手,一行人便向着八宝梁村驶去。
有了小吉普代步,周扬自然没办法和牛大壮一起回去了,只能让他自己赶着马车回村儿。
车子在路过供销社的时候,周扬让司机临时停了一会儿。
而他迅速走进供销社,买了十斤猪肉,又买了十斤烧酒和一些下酒的小菜,然后才回到了车上。
相比于慢慢悠悠的马车,吉普车的速度确实快了很多。
原本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
车子直接开进了大队部,不过却发现除了谭诗清外,其他人都不在。
仔细问了问才知道,老丈人李丰年以及几个村干部,带着村里的其他社员都去村西头的黑石头地,建新饲料厂了!
周扬谢绝了谭诗清把人叫回来的提议,而是让她将自己买回来的肉和酒,送到知青点,而他则是带着李长青等人,直接赶往后面的养猪场。
来到养猪场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一点钟了。
刚过来,远远地就闻到一股子刺鼻的猪粪味儿。
养猪场不管平时打扫的多干净,只要规模足够大,猪粪味儿几乎都难以避免。
尤其是到了夏天,那真的是迎风十里臭。
就算是到了冬天,刺骨的寒风也难以抑制那股子直插灵魂的作呕的味道。
好在李长青等人也不是那种天天坐办公室,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吃过苦的他们也知道村里的情况,随即强忍着不适,跟着周扬来到了猪圈旁。
当他们看到八宝梁村的猪圈里,竟然都是一头头胖乎乎的大白猪,都是惊呆了。
猪他们都是见过的,甚至于还有人家里养过。
在他们的认知里,猪不都是黑毛的嘛,虽说偶尔能见到一些家猪和野猪杂交的棕毛猪,但却真没有见过白毛猪。
“周扬,你们这里养的猪怎么是白毛的?”李长青惊讶的问道。
周扬当即解释道:“这种猪叫长白猪,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这种猪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等特点,非常适合大规模的养殖。”
“你看我们猪场养的这些猪,满打满算也就不到3个月的时间,但是大多数的体重都已经达到了一百四五十斤重了!”
听到周扬的话,李长青等人都惊呆了。
三个月的时间150斤重,这完全是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要知道平常见到的那种黑毛猪,一年下来能长大200斤那都能烧高香了,三个月最多也就五六十斤。
“那正常这种猪几个月就能卖了?”李长青再次问道。
“4到6个月,具体看养殖的情况!”周扬回答道。
震惊之余,李长青顿时明白了周扬的想法。
如果这种猪能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话,那县里缺粮的事情或许真有转机。
要知道现在缺粮的仅仅只是行署地下辖的几个县区,不管是西面的河套平原还是南面的华北平原,今年的粮食都获得了丰收。
也就是说,这只是局部缺粮,全国并不缺。
只要有钱,粮食还是可以解决的。
如果能给那些受灾的生产队弄一批小猪仔,到时候只要他们队里产的粮能够支撑四到六个月,那就能等到小猪仔长大。
到时候小猪仔长大卖了钱,那就能能拿这个钱买粮食吃,问题不就解决了。
如此一来,县里要出的顶多只是一些小猪仔的钱,绝对要比大规模救济这些灾民花的钱少很多。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多的猪吃什么!
大冬天的猪草又没有,难道要用谷物喂猪。
要真有那么多的谷物,直接给人吃不就行了,何必要养猪?
周扬显然是看出来李长青的疑惑,当即将他们生物饲料养猪的模式和他详细的介绍了一遍。
甚至于为了更直观的让他看到这种养猪模式的可行性,周扬又带着他们看了村里的饲料厂和骨粉厂,又带着李长青和正要返回省城的秦学义聊了聊。
在了解完八宝梁村的神奇养猪模式后,李长青彻底的惊呆了,也受到了极大地启发。
今年夏天县里大范围的干旱,由于前期缺雨,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但夏末之后,却又阴雨不断,后期的农作物一个劲儿的疯长。
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本该产粮食的庄稼最后全都长了秸秆儿和叶子,却没有多少粮食。
通常,这些秸秆儿最后不是被当成草料喂牲口,就是被拿去当柴烧。
如果真的能利用起来养猪的话,不但可以解了县里缺粮的危机,甚至于可以构建起一条新的产业链。
在确定了技术方面不存在问题之后,李长青当下便在周扬、闫耿东以及秦学义等人的协助下,将这个想法整理出了一个简易的方案,而后拿着方案急匆匆的回到了县城。
看着小吉普远去的影子,周扬忍不住摇了摇头。
都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话诚不欺我!
原本按照周扬的规划,他打算先用八宝梁村的两个生产队作为试点,然后成功饲养一两批长白猪,将村里社员们的收入大幅度的提升,在整个八宝梁大队树立一个标杆。
如此一来,便可以利用老岳父在整个大队强大的号召力,引导整个八宝梁大队8个自然村17个生产队一起养猪。
最后,由点及面,让全县的老百姓都跟着一起养猪。
在这个过程中,八宝梁村可以通过回收秸秆、出售饲料等商业行为,赚取一些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