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玄德> 八十六 三胜三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十六 三胜三败(1 / 2)

袁绍当然是支持刘备的,但是卢植所思所想就更多了。

卢植接受了袁隗的邀请,但是没有立刻就去,而是决定缓几日再去。

这几日,他和身边一些好友会面了,进行了一番商谈。

卢植是古文经学大家,也是古文经学派内部的重要人物。

而与他一样的重要人物除了大家都尊崇的大佬郑玄,还有扶风平陵贾氏、河南开封郑氏这两个重要家族的领头人贾喜、郑泰。

扶风平陵贾氏乃是古文经学派重要的传承家族,其家族著名人物、东汉中期大儒贾逵的父亲曾经跟随刘歆学习《左氏春秋》。

西汉皇族学者刘歆,就是第一个以古文经为武器向今文经学派发起进攻的猛士。

而且扶风平陵贾氏还传承了《周官礼》的经典,手握古文学派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两大法宝传承,所以扶风平陵贾氏在古文经学派当中的地位很高。

除了扶风平陵贾氏之外,河南开封郑氏同样是同时传承《周官礼》和《左氏春秋》的家族,地位仅仅只在扶风平陵贾氏之下。

接下来就是仅仅只传承《左氏春秋》的四个家族——京兆杜陵冯氏、广汉雒县翟氏、苍梧广信陈氏、汝南汝阳周氏。

他们的地位仅次于贾氏和郑氏两大家族,且同样属于被征召为议郎和在尚书台内被提拔职位的范畴之中,家族重要成员或者是领袖得以升迁职位,掌握一些过去未曾掌握的权势。

这突如其来的政治变动让他们又惊又喜,很快就自发的聚集在了一起商讨对策。

大佬郑玄不在,其他家族虽然地位高,但是职权并不大,所谓县官不如现管,那么在朝中资历深厚的卢植、马日磾两人就成为了会议的主持者,刘备作为卢植的弟子,得以旁听。

会议内容主要就是皇帝为什么突然这样决定,以及这样决定之后他们是否要接受。

还有就是他们如果选择接受,那么该如何面对来自今文经学派的巨大政治压力。

最后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就是——

如何反制今文经学派可能将他们侮辱为和宦官同流合污的政治行为。

这是他们第一次以纯粹的学派成员身份聚集在一起。

对于一个松散的大而化之的概念体来说,这一次的聚集,更像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作为一个明确实体而存在的古文经学派成立大会的前兆。

“我来这里之前,袁隗邀请我去他府上做客,诸位应该也接到相关的邀请了吧?”

卢植率先开口,讲述了自己面对的问题。

余者也纷纷点头,讲了他们也被他们的私人好友邀请前往会谈,但是因为拿不定主意,所以暂时没去。

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要商讨一個结果出来。

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到底要不要稳稳拿住。

然而到了该发言的时候,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不知道该怎办了,似乎谁也不想做第一个发言的人,谁也不想当领头羊来打破这份沉默。

不过在刘备看来,没有人发言,实际上已经代表了这群人心中所想了。

他们所思所想,已经呼之欲出了。

最后,还是马日磾这个相对老实一点的人忍不住了,率先开口。

“其实在我看来,诸位的想法已经非常明确了,之所以聚在这里,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领头之人,我说的没错吧?”

马日磾开口了,贾氏代表人贾喜也没忍住,紧随其后开口了。

“诸位既然来了,心中所思所想大体上都是一样的,这对于吾等而言,意义实在是非常之重大,可以说,是自孝章皇帝以来,最好的一次机会,这次机会若是错过了,下一次,要等到什么时候?”

郑氏代表人郑泰也不再沉默。

“王莽托古改制,给了吾等第一次机会,光武中兴,给了吾等第二次机会,这两次机会,吾等都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而没有抓住,而现在,第三次机会摆在眼前,诸君,可有把握牢牢抓住?”

众人沉默不语,低下头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古文经学派如今的力量,是否能够在这深若大海的政治局势中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呢?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

卢植看了看马日磾,又看了看贾喜,最后把目光放在了端坐在一旁目不斜视的刘备身上。

对于这个引以为傲的弟子,卢植一直非常看重,所以他想听听刘备的意见。

或许是怀着咨询的想法,或许是怀着考验的想法,亦或是某种想要给刘备机会的想法,卢植向刘备发起了询问。

“玄德,你来雒阳之后广泛交友,增长见识颇多,依你的看法,吾辈能否抓住机遇?”

作为少数可以随着长辈前来旁听会议的衣钵传人之一刘备感受到齐刷刷投放过来的目光,一时间还真没反应过来。

他没想到卢植会在这种场合咨询自己的意见。

“老师,弟子人微言轻,不足以……”

卢植摇了摇头。

“只是问问你的看法,不要有什么顾虑。”

“是……”

刘备点了点头,思虑片刻,开口道:“在弟子看来,此一时,彼一时,吾辈已经有了把握住机会的实力。”

众人没有出声,一起看向卢植。

卢植的表情没有变化,问道:“何以见得?”

刘备朗声道:“在弟子看来,吾辈有三胜,彼等有三败。”

卢植朗声问道:“哪三胜?哪三败?”

“今文经学传承久远,底蕴深厚,然其愈是传承,愈是封闭,唯有传承大家族之子弟、宗族、亲朋才有研习资格,余者尽数被排斥于其外,及时得以研习,也不为人所接纳,天下人之怨恨,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古文经学虽然传承不过二百载,底蕴不及之,然研习者众多,无论是否是士人家族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