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后来又去孙家说了几次,人家嫌烦了,就没了好脸色。
今天也是夏金武他们点背,正好撞林氏的枪口上了。
虽然写了断亲书,但如果完全做到绝情绝义,当个陌生人,不说夏金武良心上过不过得去,这骂名肯定是要落在他们头上的。
这时候的人还是很重视名声的,三人只能任林氏当街打骂了一通,还抢了他们今天买的东西。
最后以夏折桂忍无可忍,拿要把林氏卖孙女的事宣扬到县学去,才得以结束。
一通闹剧,三人的好心情都没有了,身上的钱也见了底,只得形容狼狈的回来。
这是夏折桂要求的,他觉得不能白让阿奶打骂完又抢东西,得让村里人看到。
果然,他们一路回来,遇到人就哭诉,也不是装的,是真难受,让村里人对他们的同情更多了。
夏柒月觉得这事不对,原身怀孕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那孙家应该早就知道这事了才对。
怎么现在突然提起这事,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但夏柒月又想,这跟她家有什么关系,她才懒得得去提醒林氏他们。
又拿出铜钱,跟三人讲了今天在菊花家的事。
引得三人一阵唏嘘,本以为自己家已经够惨的了,没想到还有人比他们更惨,太可怜了。
张氏接过铜钱,说:”没事,我回头问问是不是王家嫂子的,要是就还给人家,一文钱不多,也能买只鸡蛋了。“
夏柒月点头,可不是,现在人都穷,一文钱也是钱哪。
”咦,不对。“张氏惊叫道:”这钱不对。“
引得夏柒月三人围过去。
”哪里不对?“夏柒月接过来,又看了看,她拿了一下午,也没发现哪里不对。
张氏又拿出一枚铜钱,两个铜钱放在一起,就显出不同了。
这一枚铜钱更薄,也就差了个十分之一的样子,不多,需要仔细对比才知道。
这就奇怪了,古代对于铸钱的管理是很严格的,都是朝廷统一的模具,统一制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偏差呢?
几人明显都想不明白,只得把这事放一边。
张氏拿了枚正常的铜钱去还给了王家婶子,人家也没说什么,就接了。
但是关于夏柒月救人的事在村里传开了,自然有人是不信的。
但是第二天,赵大夫背着医箱,抱着个大包裹,往夏柒朋家来了。
路上遇到村民,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是给师妹送东西。
他师妹是谁?当然是夏柒月啊。
赵大夫口碑一向好,有他主动说明两人关系,村民们自然就信了。
有羡慕的,有嫉妒的。
更多的是高兴,村子里有个会医术的,以后要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方便多了。
赵大夫到家,夏柒月才想起来,忘记跟家里人讲这事了,高兴地把人迎进门,才对夏金武他们说。
”爹,娘,这是我师兄,昨天刚认的。“夏柒月介绍道。
赵大夫礼貌地行了个后辈礼:”伯父伯母,你们好。“
这比自己还大的人,还是自己一直都很尊重的人,突然对着自己行晚辈礼,把两口子吓不会了。
这,这,这……该咋办哪?
两口子目瞪口呆地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无措。
夏折桂没想那么多,兴奋地说:”姐,那咱们家以后看病是不是不用花钱了?”
张氏当头就给了他一个暴栗:“说什么呢?你是不是傻?”
随后对赵大夫尴尬地笑笑:“赵大夫,您别介意,这孩子就是口无遮拦的。”
夏柒月也笑了,这情形的确是有些尴尬:“师兄,要不这样,我们各论各的。”
“怎么个各论各法?”赵大夫疑惑。
“你还管你叫师兄,你还管我叫师妹。但我爹娘呢,你们以前怎么称呼,还怎么称呼。”
夏金武夫妻连连点头,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办。
赵大夫也欣然同意,说实话,让他叫两个比自己还小的人伯父伯母,他也是尴尬的。
张氏做了一桌子好菜招呼赵大夫,特意去邻居家买了只鸡杀了,做了红烧鸡块。
这还是夏柒月教她的做法,这个时代的饮食还比较简单,以蒸煮为主,还没有出现炒菜。
张氏在厨艺上很有天分,夏柒月教过两次,自己就摸索出了炒菜的要领。
一桌子菜吃得赵大夫赞不绝口,直说自己长见识了。
这边几人吃得满足,村子另一头,却传来了凄厉的哭喊声,隔得有点远,他们只隐约听到声音,没听清内容。
谁知过了没多久,村里一个叫虎头的男娃就跑了过来,冲进院子就喊:"赵大夫不好了,赵大夫不好了。"
赵大夫一愣,我这不是好好的嘛?怎么就不好了。
虎头喘着气,手指着村子另一边,说道:"赵,赵大夫,你快去看看吧,夏家出事了。"
夏柒月开始没明白,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虎头说的是老房子那边。
"虎头,你说清楚点,夏家出什么事了?"夏柒月问道。
"秋荷姑姑上吊了。"
"啥,虎头,你再说一次?"夏金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夏秋荷是他最小的妹妹,自己以前也是很喜欢的,特别是她小时候长得白白嫩嫩,还总喜欢向他撒娇。
只是后来长大了,性子也变了,兄妹关系也疏远了。
猛得听到夏秋荷上吊,夏金武心里还是疼了一下。
"秋荷姑姑上吊了,人救下来了,可是叫不醒,我娘就让我赶紧过来请赵大夫。"虎头着急地说。
赵大夫一听,也不敢耽搁,背起医箱就跟着虎头往老夏家去。
到老夏家,就听屋里有人在哭。
"儿啊,娘的闺女啊,你咋就这么想不开哪,杀千刀的,你这是剜娘的心哪……"
赵大夫认得,这是林氏的声音,她这时候哭得悲切,倒让赵大夫升起了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