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后陈景恪就开始了正式操作,先制作纯碱。
把牛瘤胃里收集到的气体通入饱和盐水,意获得了氨盐水。
再煅烧石灰石,把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氨盐水,生成碳酸氢钠。
然后过滤煅烧,就能得到纯碱。
在这个反应力氨元素起到了媒介作用,它本身并没有消耗。
基本上都是以氯化氨的形式,存在于过滤后的母液里,加石灰乳蒸馏可以重新得到氨气。
如此循环使用,能一直得到纯碱。
这种制作纯碱的方法,就算是在古代也能用。
虽然因为器材密闭性不好造成了大量气体浪费,但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陈景恪一番操作之后还是获得了足够的纯碱。
这种操作对于两名工匠来说堪比仙术,这让他们对陈景恪充满了敬畏。
陈景恪无暇顾及两名工匠的感受,见制作出纯碱他也很高兴。
这玩意儿所代表的的意义实在太大了,用来造玻璃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作用而已。
以后用到它的地方还有很多。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玻璃才是最重要的。
拿到纯碱之后,他再次开炉烧制玻璃。
果不其然,在加入一定量的纯碱之后,石英砂等材料完全融化,获得了晶莹剔透的玻璃。
只不过因为含有金属元素,这一团玻璃疙瘩五颜六色的,对此陈景恪自然非常不满意。
可是两名工匠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仙术,这分明就是道家炼丹师们的仙术啊。
陈景恪想要透明的,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团五颜六色的玻璃液,就是一块无价的宝石。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什么叫‘仙术’。
陈景恪把这一团玻璃称重,然后融化开始往里面添加方解石。
每添加一点玻璃液的颜色就会淡上几分。
这个过程持续了足足有数百次,才得到一块泛着淡淡绿色的玻璃。
两名工匠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来表达心情了,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添加另一种石头玻璃颜色会变淡。
但无所谓了,他们也不是刨根问底的人。
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知道这么做可以得到干净的玻璃就可以了。
陈景恪心中也同样充满了成就感,虽然只是重走了一遍前人走过的路,但也是他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艰难摸索出来的。
至少在这个世界,他走在了所有人前面。
就眼前的玻璃,拿出去完全可以作为宝石出售,根本就没有人会在乎这一点杂色。
甚至这点杂色,在他人看来本就是宝石应该有的颜色。
毕竟淡绿色晶莹剔透的宝石,也同样很值钱。
到了这里,玻璃的制作流程以及配方,差不多已经被摸索清楚。
他把这一切都写下来,珍贵之又珍的收起。
至于前世那种无色透明的玻璃,他没准备造,也不知道制造的方法。
很多人可能没有印象,二十世纪就算我们常说的无色玻璃,其实也是泛着绿意。
比如窗户玻璃,就是淡绿色的。
只有一些高端玻璃才是真正无色透明。
后来技术革新普及之后,无色透明玻璃才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
陈景恪不知道这种无色玻璃该怎么做,也没有试图去研究。
眼下这种淡绿色的已经足够使用了,如果需要用到高端玻璃,可以用水晶来代替。
这还不算完,既然是‘聘礼’那就做到位。
接下来就是给玻璃塑形,制造成各种模样。
最开始还需要陈景恪提供思路,很快两名工匠的技术和花样就超过了他。
有时候他都不得不震惊于这些人的创造力。
很快碗盏杯子之类的东西都出现了,这些工匠还制作出了各种玻璃饰品。
如项链、耳坠、发钗、步摇等等。
不过陈景恪依然没有准备收手,而是准备制作一种超高难度的玻璃产品。
一种看似很简单,前世也非常常见,但实则很难,堪称是玻璃工业之花的产品。
平板玻璃。
是的,就是平板玻璃。
人类掌握玻璃制作技巧,总的来说有数千年历史。
这期间东西方一起摸索研究,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
有些玻璃制品的造型非常复杂精美,比起现代来也一点都不逊色。
然而能制作复杂玻璃器皿的古人,却唯独造不出最简单的平板玻璃,更造不出大块的平板玻璃。
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才攻克技术难关发明了浮法造玻璃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制造平板玻璃。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大块的落地玻璃才成为常见的建筑装饰品。
那么在此之前,人类是如何制作平板玻璃的呢?
工艺有两种,一种是生产小块平板玻璃的方法,一种是生产大块玻璃的方法。
小块平板玻璃的生产技术比较简单,先把玻璃吹成瓶子形状,再把两头剪去,然后从中间剪开铺展。
再回火进行修整,就成了一块比较粗略的平板玻璃。
如果需要更加精致透明,就需要花费时间去打磨。
最难的还是制作大块平板玻璃,一直到工业革命前夕,法国人才发明了压铸工艺生产平板玻璃。
就是把玻璃液放在平整的金属板上,用滚动轴来回碾压,可以得到一块平板玻璃。
但玻璃凝固的时候表面会形成波纹,让它变得比打了马赛克的动作片还模糊。
想得到光滑透明的玻璃,就需要花费时间去打磨。
这个过程需要两名工人配合,且耗时极长,就算最熟练的工人,也需要一百个工时才能打磨出想要的效果。
如果中间发生意外导致玻璃碎裂,那对不起,重头开始。
所以大块的平板玻璃非常贵,贵到光绪想给自己的门安装一块,慈禧都要亲自下旨斥责户部官员为什么不阻止。
连慈禧都觉得贵,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