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达脸上浮出羞愧、期盼、紧张等等情绪。
陈景恪笑道:“你都说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不过圣人乃一国之君,缺的不是小钱,想帮到他可没那么容易。”
李明达连忙解释道:“能帮多少是多少吧,我也只是想尽一点孝心。”
陈景恪颔首道:“别急,我确实知道一些东西,用好了是能帮到圣人的。”
李明达惊喜的道:“我就知道医师可以的。”
陈景恪提起笔‘唰唰唰’就写了起来,很快就把两页纸写满了字,递给她道:
“我说的东西一为盐,一为糖,这是制作方法,应该能帮到圣人。”
盐和糖?从小就跟在李世民身边,李明达岂能不知道这两样东西的价值。
尤其是盐,那就是钱。
难道医师知道哪里有盐场?
她连忙看了起来,第一页纸上写的赫然是晒盐法。
在海边修建盐田,利用风力和太阳的力量,自然蒸发水分使海水结晶。
结晶出来的是粗盐有毒,可以用饱和式洗盐法,洗出精盐。
这让她无比的震惊。
她听说过煮海为盐,听说过井盐,听说过湖盐,晒盐还是第一次听说。
但其中的原理并不难理,盆子里的水放在太阳下晒都会越来越少,那么晒海水想必应该也是一样的效果。
此法要是真能成,可就太好了,至少比煮海为盐节省了燃料。
饱和式洗盐法就超出她的理解了,为何放在水里洗一洗就能从粗盐变成精盐?
她把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陈景恪想了想道:“解释起来很复杂,你也不一定能理解……只需要知道依照此法能得到精盐就可以了。”
“青州水域比较适合开垦盐田,可以让圣人去那边试一试。如果能成,朝廷就可以多一财源。”
李明达果然没有在追问,而是看起了下一页纸,制糖法。
以甘蔗或者甜菜为原料,榨汁熬煮使其变成砂糖,再以黄泥漏脱色制作成雪糖。
其实从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从甘蔗中取糖之法,到了汉朝时期蔗糖就已经很普遍了。
其后又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制糖技术更加的成熟,蔗糖也和麦芽糖一般普及。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派人去天竺取回了更先进的制糖之法,在扬州地区制作砂糖。
唐高宗年间,人们已经发现可以用黄泥作为脱色剂批量制作雪糖。
陈景恪的制糖法出现的恰是时候,现在是贞观十八年,离李世民派人去天竺还差三年。
提前截胡把功劳抢在了手里。
至于甜菜制糖,虽然甜菜早就已经传入中国,但一直是作为蔬菜使用的。
用它来制糖则要等到十八世纪去了,德国科学家马格拉夫发现这玩意儿含有蔗糖,且能提炼出来。
然后才开启了甜菜制糖之路。
陈景恪提前一千多年把这玩意儿拿出来,应该能帮到李世民很多。
不过比起制糖,晒盐法才是真正能扭转国家财政的东西。
甜味可以从其它东西里面获得,且不吃也死不了人。
关键是制糖所需的甘蔗和甜菜需要土地种植,大唐哪有多余的地种这些玩意儿。
所以就算有了制糖法,也无法大面积推广,前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唐朝有了制糖之法,也并未有多少获利。
可盐不一样,这东西是必需品,也没有东西可以替代。
而陈景恪提供的晒盐法和洗盐法,可以说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
这才是真正能扭转国家财政,造福于民的东西。
拿到这两页纸李明达别提多高兴了,小心思里就一个想法,医师真是太厉害了。
只要自己遇到了麻烦他总是能想办法解决,堪称有求必应,果然是我的知己呢。
然后小姑娘就炫耀一般的找到了自家姐姐,把两页纸拿给她看。
李丽质有多震惊可想而知,好半晌才稳住自己的情绪。
然后看向自己的妹妹,心中想道:好妹妹,这辈子你只能嫁给陈景恪了。
恢复理智之后,她把写着制糖法的纸抽出来,把晒盐法还给李明达,道:
“晒盐法由你献给阿耶吧,制糖法留着我们自己用。”
李明达不解的道:“为什么?糖也很值钱的,应当能帮到耶耶吧。”
李丽质点点头,又摇头道:“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盐是必需品不吃会死人,糖只是为了满足口舌之欲。”
“制盐是善政,会得到天下人的赞美。所以盐越多越好,利润丰厚能帮到阿耶。”
“而制糖需要甘蔗和甜菜,这两样东西都需要土地种植。”
“大唐的土地种粮食都还嫌不足,如果为了制糖把大片土地改种甘蔗和甜菜,天下人会如何看待阿耶?”
“所以制糖只能小打小闹,对阿耶的帮助不大,甚至还会让他背上骂名。”
“由我们姐妹来制糖,别人就不会指责阿耶。赚取的钱财除了留下一部分自用,多余的也可以献给阿耶……可谓是一举多得。”
李明达只是经历的少并不是傻,虽然很信任姐姐,却也知道她有私心。
不过她也明白自家姐姐说的有道理,制糖法受先天条件限制,是无法大规模生产的。
很可能最后钱赚不到多少,还容易被人骂。
反不如自家姐妹私下制糖售卖,到时候钱也赚到了,还不会挨骂。
想到这里,她就说道:“我听姐姐的,不过我会把制糖法的事情也告诉耶耶的。”
李丽质笑道:“就算你不说我也会说的,甘蔗在南方生长最好,岭南生长的尤好。”
“只是坐镇岭南的耿国公不一定会给我们这个面子,还需要阿耶从中说项才行。”
李明达点点头道:“我不懂这些,姐姐拿主意就好。”
……
五日后李世民果然返回长安。
回来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