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游戏竞技>西游迷雾寻踪> 第24章 大闹天宫——九重城阙烟尘生-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大闹天宫——九重城阙烟尘生-7(1 / 2)

面对突如其来的乱局,玉帝没有慌乱,更没有钻到桌子底下去。玉皇大帝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他从容准确的识别出了太上老君的私心,淡定而果断的叫来如来佛祖,最终如来耍诡计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玉帝把如来叫来降妖,并非是玉帝饥不择食的慌乱之举,而是玉帝高超统治手腕的体现。把如来叫来,不是玉帝仓促之间在桌子底下做出的决定,而是一个经过集体研究才制定出来的科学决策。孙悟空后来在金兜山上说过,当时的事情是这样的,“诸神闭户无遮挡,众圣商量把佛央”,也就是说,在孙悟空杀进凌霄殿的时候,玉帝召开了一个由众圣参与的小规模内阁会议,会议研究决定把如来请来降妖。那么与会的众圣都是些什么人呢?根据当时的记录,以及后来安天大会前后的情况,可以分析出,参与这次会议的人至少包括佑圣真君、翊圣真君、天蓬大元帅、天佑副元帅、游弈灵官、四大天师等人,也就是说,玉帝是与身边的核心的护法神和幕僚做出的这一决策,而李天王、哪吒、四大天王、二十八宿、太白金星等朝廷外臣并未参与其中。

把如来喊来降服妖猴,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和高度自信的战略决策,这标志着玉帝重振天威。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天庭,对付孙悟空一个人,并不困难。但玉帝精确的察觉到了太上老君的私心,太上老君把道教的宗教利益凌驾于天庭利益之上,这是玉帝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玉帝决定搬来佛教来敲打太上老君,这是对太上老君的严厉警告,同时也给太上老君留有余地。同时,玉帝对天庭文恬武嬉的现状已经非常不满了,在李天王倾天庭之力仍不能拿下孙悟空的时候,玉帝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孙悟空不是问题,天庭的死于安乐才是问题。此时此刻,连最最德高望重的太上老君都开始营私舞弊、罔顾大局,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竟然“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这说明,整个天庭的绝大多数高级官员普遍丧失了勇猛精进的斗志,丧失了天下为公的品德,丧失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天庭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全面而深度的大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这是需要玉皇大帝展示魄力与手腕的时候了。于是,玉帝乾纲独断,绕过朝廷各位大臣,直接与幕僚议定决策,通过重用佛教中人,来表达对天庭官员和太上老君的不满,通过这种方式来震慑他们的内心,从而为接下来的改革与中兴大业创造条件。

而至于调用佛教政治势力,更是玉帝的自信,这绝不是引狼入室,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佛教政治势力,你们佛教是天庭的臣民,在天庭面临危机的时候,你们也有义务勤王,有义务保卫天庭,保卫玉帝。如果这个时候,玉帝囿于狭隘的门户之见,关门拒友,不让佛教来勤王,那么置身事外的佛教政治势力很可能就会悄无声息的渐行渐远了,然后就突然一夜之间就再也不听招呼了。此时调动佛教,非但不是向佛教示弱,反而恰恰是维系了天庭与佛教政治势力之间的微妙的君臣关系。

玉帝的这一策略是非常成功的。事后,太上老君深深的认识到了错误,道教宗教势力很快就老实了。佛教政治势力虽然一时风光无限,但是如来还是被迫参加安天大会,接受玉帝的表彰和奖励,并被迫通过实际行动承诺对玉帝保持忠诚。广大天庭文武官员也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中,并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接下来玉帝亲自发起的改革事业,积极改造自身,积极提升能力。而孙悟空这个反贼,恶有恶报,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大闹天宫事件至此落下帷幕。

当事人孙悟空事后是如何看待自己大闹天宫这件事的呢?特别是到了西天取经的年代,孙悟空是如何对待自己这点历史问题的呢?

本书首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

应该说,对待大闹天宫这件事,孙悟空的态度是矛盾的。大闹天宫,既是孙悟空一生中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也是孙悟空一生中难以消除的污点。一方面,他将大闹天宫作为自己吹牛的最大资本,但凡做自我介绍,一定会把自己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这件事抬出来镇场子,即使是面对驼罗庄的李老汉等凡人,他也要大吹大擂自己曾经大闹天宫,曾经十万军中无敌手。可另一方面,他也深深的认识到自己大闹天宫是大罪重罪,是欺天罔上,虽然自己已经被压了五百年,但仍是需要自己用无比艰难的修行去弥补和赎罪的。可是要让孙悟空自己彻底否定大闹天宫的英雄意义,是不可能的,观众也不能答应。

其实,孙悟空最终理性的选择了对自己既往不咎的态度,一方面大肆突出自己在大闹天宫中的英勇无敌却刻意弱化其恶劣影响,另一方面竭力强调自己为此在五行山下受五百年牢狱之苦,意在强调这笔账已经两清,并告诫世人“专业动作,切勿模仿”。他选择了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历史问题,所以,他曾对太白金星轻描淡写的说:“我也只是做弼马温,闹天宫罢了,再无甚大事。”同时,对于大闹天宫所产生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孙悟空也在尽力补救。比如,火焰山就是大闹天宫的产物,孙悟空得知放火烧山的是自己后,就不惜一切代价拿到了芭蕉扇,熄灭了山火,弥补了自己五百年前的过错。

综上所述,孙悟空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是理性务实而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