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名为程东,是岭西那边派来的高手,一身修为深不见底,好似故意隐藏了锋芒,虽然年逾古稀,可依旧鹤发童颜神采奕奕。
在他身后,除了一个秘书打扮的年轻人,还有两个眼神犀利,一看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保镖。
一行五人走下飞机,向着不远处两辆奔驰走去。
“程伯你辛苦一下,我们先去项目地址看看,晚些时候再回酒店!”
事关家族气运,于江不敢有半点耽搁,既然到了清台,只有过去看了他才安心。
跟在于江身后,程东捋了捋雪白的胡子:“应该的,咱们上车,路上我与你便走边说……”
很快,于江和程东带着一个高个保镖上了第一辆车。
而秘书则与另一个保镖上了后面那辆。
两辆车很快驶出机场,没回市区,而是进入国道,直奔沁水县开去。
“按照沁水实际地形,于家坳属背山望水之势,地脉延伸几十里,要不是地处出海口,灭了几分帝王之气,恐怕明清之前这里早就出真龙了!”
程东并不是什么江湖术士,关于于家坳存在龙脉一事,还是于成龙提及的。
那时的于成龙当真是意气风发,在商界顺风顺水,简直如有神助。
从崛起到做大,不过也就十年光景。
要说龙脉没有作用,便是于成龙自己都不信。
他的崛起,是必然,也是奇迹!
八十年代,那时的于成龙,还只是清台市纺织厂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一个月三十几块钱,在那种时代背景下,赚的不少却也不多!
一直到改革开放,第一批人下海经商。
于成龙看准时机,为厂里倒弄了一批配件。
仅仅几天的时间,他转了下手便赚了四百多块。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些钱甚至比他一年的工资还要多。
正因为钱来得太容易了,于成龙才一咬牙,终于决定下海经商。
而就在经商之后的第二年,他却遇见了一个足以改变他一生的人。
那是一个年逾半百,看起来饱经风霜的江湖术士。
他带着发簪,穿着一身粗布衣,看起来格外寒酸,好似几天没吃过东西似的,面黄肌瘦,走起来一步三晃,仿佛随时都能跌倒。
那时的于成龙还住在旧厂区的三间胡同,由于赚了些小钱,整日大手大脚的,吃烧饼的时候,不再只有咸菜,隔三岔五的还能整只烧鸡或者猪头肉。
于成龙看到那人时候,手里正好拎了一斤猪头肉,眼看那人忽地摔倒在自家胡同口,于成龙也是好心,跑过去将他扶起。
只不过,那人看都不看他一眼,反而如同恶狼似的,双眼紧紧盯着牛皮纸里面的猪头肉,只是片刻时间,便一下扑了上去。
仿佛是饿死鬼托生,等于成龙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的时候,猪头肉已经被他吃了大半。
当然,于成龙也不是小气之人,眼见事已如此,也没为难他,只是眼睁睁看着那人一直把猪头肉全都吃掉。
只不过,让他不曾想到的是,那人吃完猪头肉,抬起头又向于他要水喝。
于成龙虽然无语,可想到猪头肉都给人吃了,也不差他包里那半壶啤酒了,干脆送佛送到西!
于是将流行的军挎打开,把里面的水壶递给那人。
那人接过去咕咚咕咚灌了两口,随后眼神一亮,犹如未满月的孩子见到奶水一般,喝得那叫一个爽快。
一直将水壶中的啤酒全部干掉,那人才满意的打了个饱嗝,随即向于成龙躬身一拜。
看着那人离去的背影,于成龙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二人的缘分,也就此拉开……
三天后,同样是在胡同口,于成龙又看到了那个江湖术士。
这一次他虽然还穿着那套粗布衣,可明显要精神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和之前有很大不相同。
他左手拎着二斤猪肉,右手还拎着一瓶散白,见于成龙回来,同样又是躬身一拜。
那人说他从来不欠别人的,这猪肉和白酒只是还礼。
瞥了眼四下没人,那人又从怀中掏出一枚金锭,放在于成龙手中后,这才大步离开。
当时的于成龙一阵懵逼,望着手里沉甸甸的金锭,他轻轻掂量了一下,最少也有一斤左右。
那时的一斤黄金什么概念?
便是沿街房子,买他十几二十套都不在话下。
金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硬通货!
于成龙把金子埋了起来,接下来几天早出晚归,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每日依旧在批发市场练摊卖货。
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人好似在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没有一点消息。
一直到转过年的春天,大概在清明节前后,于成龙又看到了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