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都市言情>疤脸的幸福生活> 第八十章 日常琐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章 日常琐事(1 / 3)

疤脸经过三个月的整顿,工作基本理顺,整个受入检查课的工作热情,也完全被调动了起来,有了问题都是群策群力去解决。

谁也想在疤脸和佐佐木跟前,表现出来自己的能力很强,希望能够得到重用。

疤脸个人,从中也是学到不少的东西,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管理要点、品质要点等。

还有就是体现在收入上,到十二月底,疤脸每个月的加班时间。基本是保持在四十个小时左右。

这里完全是按照平日加班一点五倍,周末加班两倍的工资来计算的。

所以疤脸的到手工资每个月都接近四千,这个工资水平在2000年已经算是很高的了。

还有一点就是灰色部分,现在能被疤脸认可,并且开始正式走疤脸这条道的供货商,只有三十几家。

大家还都在磨合,再说这种东西,都是按照每月的供货后的结款金额来计算的。

村田公司的结款是月结三十天,也就是,一月份整个月的供货到二月初开始对账,然后在二月底之前结款。

供货商会在三月上旬将他需要维护的关系维护好,短短的三个月,疤脸的灰色收入就达到了二十多万,这仅仅是个开始。

疤脸虽然在工作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供货商也开始受益。

但是现在开始也是进入生产淡季的阶段,供货金额和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降。

所以,这只是表示一下自己的决心,再就是心照不宣的定一个标准。

也就是说,疤脸现在拿到的,其实是人家八月份订单部分,那时他还没能帮助人家呢。

但也没有人会计较这么细,能赶快与新来的领导搭上线,也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

每一次大的变革,有受益的就有倒霉的,这也是必然出现的问题。

但是这次不同的是,那些倒霉的供货商,完全属于自作自受。

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品质管理水平低下而被减量,甚至被淘汰,所以无话可说。

而且疤脸也承诺,只要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够达到村田的要求水平,以后会优先考虑他们。

毕竟供货商的资源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就更能造成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在这里面,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供货商值得单独说一说,从这两个供货商的例子,基本可以看出疤脸和以前赖部长不同的做事风格。

一个是村田的外做供应商,也是做家具的,叫港滨家具有限公司。另一个是给村田供螺钉和合页等冲压件的,叫滨德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前面说过,村田的外做供货商共有六家,一年的采购额是一点二个亿。

有一家是日资的,其实就是一个日本人在滨城干了个工厂,自己的产品销路一般,所以从村田这边接一些活,补充一下负荷不满的问题。

供货量基本维持在10%,也就是一年一千二百万,这主要是因为,他能接的最大订单量就是这么大,如果他的设备和加工能力大,所有的订单都是优先给他。

这种供货商走的是上层路线,就是他们和长野还有佐佐木,及其他部门几个日本人的关系都很好,经常一起吃饭娱乐,之类的。

这个也容易理解,人家也是自己人嘛,当然要优先照顾。

这种供货商,对于受入检查课来说,就是最不受欢迎的供货商,什么也得不到不说,工作还得小心翼翼。

如果长期负责这个供货商的检验员,就相当于原来被流放的犯人。事实上在村田公司也是这种说法,哪个检验员被调整到那个公司,大家都说他被流放了。

剩下的五家有三家是港资的,两家是中国的私人企业。

从品质、价格、交货期(内部叫qcd)三个最重要的指标来考核,三家港资的属于最好的,其中就有要说的这个滨港家具有限公司。

滨港公司的老板魏天罡,以前是滨城人,后来定居香港,自己在香港做家具生意,大家都叫他老魏。

八十年代末在滨城投资组建了这家生产工厂,最辉煌的时候是十年前,一年的营业额能上千万,1990年的千万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村田在这里建厂时,它早已风光不再,一年也就几百万的产值。

但是他在辉煌时投资买入的设备是非常先进的,以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为主,到目前也是行业内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

刚开始和村田合作的时候,他的供货额最大也能达到50%左右,一年四、五千多万。

但给别人加工,和自己做产品的利润完全不同,即便如此,老板也在村田身上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这个老板不太喜欢做公关,或者是不屑于做公关。其实是有些看不起大陆人,日本人他又接触不到,所以干脆什么也不做。

他认为自己的设备和管理不比村田差,你找我是你在求我给你干活。

老板常年在香港,工厂交给他的亲戚在管理,他的亲戚又没有财务方面的权力。

所以对村田各部门的中方工作人员,爱答不理,和日方中高层的关系不是很好,逐渐的就走了下坡路。

去年一年的外做金额,只有一千万不到,今年更少,只有五百多万。

这时远在香港的老板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马上就要被村田淘汰了,一旦失去了村田的订单,那他的工厂也只能关门了。

于是从香港回来,今年一年几乎都在这边,先是找长野和采购部门的日本人,后来又开始找佐佐木,再后来找赖部长,但是基本上也没什么效果。

因为这两年,他们在总体评价上并没有多大优势。虽然还是品质最好的,连那个日资的都自愧不如,但是其他几家经过这两年的磨合基本上也接近了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