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开始,五胡纷起,南北割据,隋两世而亡……最终到大梁一统天下,中原大地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战乱,人口急剧减少,民间困苦不堪。
虽然从太祖、高宗两代圣明天子励精图治,再到萧昀登基后曹盈主政,近三十多年的太平盛世,总算是让天下黎民恢复了一些元气。
可是由于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等种种原因,大梁的粮食产量一直都增长缓慢。
萧昀刚刚登基的头两年天下大旱,甚至还因为灾荒在蜀郡和关中闹出了两场规模不小的农民起义。
虽然在曹盈的运筹帷幄之下,很快就将起义镇压了下去,并且实施禁酒令,花了五年时间才好不容易让国库有了盈余。
所以,萧昀对“增产丰收”或“旱涝歉收”等字眼格外敏感。
听说“废奴增户”在余杭已初见成效,第二季的稻谷产量增长了四倍,顿时喜形于色。
紧接着听到秦月茹提起“齐王”,他立刻想到了是自己让齐王率先实行废奴增户之策的,而且秦月茹说明年应该是个丰收之年,他立刻感到非常自豪。
“当初朕就说这个废奴增户之策,必能让仓廪丰实造福黎民,要不是朕吩咐齐王试行,越王也不会紧跟着在余杭推广……”
“是!是是……还是陛下圣明!要不民间百姓都说如今是‘景安盛世’呢!”
这么多年的夫妻,秦月茹对萧昀的“帝王心术”也算是看得透透的了。
同样是推行废奴增户策,越王是主动请旨,而齐王是奉旨试行,如今余杭那边只是初见成效,山东各州因为是秋收之后开始实行,尚未见到实际效果。
但是在萧昀眼中,山东来年必定丰收,这是他的功绩,所以余杭今年的丰收就没那么重要了。
说白了就一句话,所有的成绩都是因为天子圣明,如果搞出乱子来,那是别人的责任!
所以,秦月茹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越王在余杭推行废奴增户的成绩,给悄悄的抹了……
等萧昀的高兴劲儿稍退,秦月茹又反过来泼了他一盆凉水。
“不过,陛下……之前山东各州都有流民纷扰,据内卫密报,说是因为一些地主恶意提高田租逼的刚刚放良脱籍的农户背景离乡……这些目光短浅的家伙,差点把陛下的仁政良策给念歪了经!”
萧昀原本正在兴头上,听到这话冷哼了一声:“都是些贪得无厌之徒,该杀!不过,这事不是后来都被济南别驾宋墨升给解决了吗?并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
“是啊!陛下知人善任,让宋墨升升任济南刺史……可是济南有个宋墨升,余杭却没有这样的能臣。”
秦月茹又拿来一本奏折递给萧昀说道:“这是户部刚刚送来的,余杭及江南东西两道今年的赋税,比去年少了一成……”
“怎么可能?不是说丰收了吗?怎么可能会少?又有什么地方遭灾了?有人隐匿灾情?”
听说赋税少了,萧昀眼珠子差点迸出来,连忙接过奏折看了起来。
他越看越困惑不解,就在这时秦月茹又递过来一份内卫密报。
“越王和太子名下皇庄田亩多了数千顷?江南士族顾、陆、谢、魏等十二家,名下田亩亦增加数十至上百顷不止……岂有此理!混帐!该死的……咳咳咳!”
萧昀看到内卫密报中的内容,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江南丰收了赋税却少了!
历经两百多年的战乱动荡,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大梁立国之初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实施均田制,对每个男丁授田百亩,其中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
在以丁均田的基础上,以一对夫妇为一户的基准收取税赋。
但考虑到仕宦贵族是王朝统治基础,大梁税赋法令给予了官宦士族可免除赋役的优待。
其实,先帝高宗在世时,曾经对萧昀等皇子说过,一旦时机成熟,应逐步收回这些优待,实施官民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税制改革。
“当初先帝就曾说过,官宦士族皇亲贵胄若是永久免赋,必将导致土地兼并盛行,国朝税赋不堪重负……只是时机不成熟,当时就没有改了这条!”
其实萧昀登基后,曹盈曾经多次提出要改革税赋制度,是他为了笼络人心,一直都不肯改……现在萧昀自然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只说是时机不成熟。
但是发生在余杭和江南两道各州县的土地兼并,其实就是越王和太子一系,联合那些江南士族仗着他们可以免税,趁机兼并那些中小地主的土地。
结果,明明是个丰收之年,赋税却愣是比去年少了一成!
“内卫密报说,最早开始收买土地的,是吴郡顾家……”
就在萧昀有些懊恼后悔的时候,秦月茹适时的给了他一个“下台阶”。
吴郡顾家?
刚刚内卫密报中提到,除了越王之外太子名下的皇庄增加田亩数高达三百多顷,而吴郡顾家……不就是太子妃的娘家吗?
内卫府的密报中详细说明了越王在余杭等地推行废奴增户策的实际情况。
虽然同样都是实施废奴增户的政策,但齐王是带头将自家的皇庄奴户全部放良脱籍,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政策推行下去。
但越王则是让各州县官府直接下令废奴,以强制命令逼着地主将奴户放良。
这种强制推行的政策,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就有人在暗地里带风向,传闻四起说朝廷将实施摊丁入亩,谁家的田地多缴纳的赋税就多。
刚刚被强制放良了田庄奴户的地主们,听说要按田亩数征税,纷纷出售名下土地……越王府和太子包括那些士族趁机低价收买兼并土地,最终导致了“丰年减税”的结果。
想到由自己“首倡”的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