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大梁最狂驸马> 第51章 十诗之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十诗之约(1 / 2)

上官纯对曹沐的“指控”,是说他找枪手捉刀写了《将进酒》,以此邀名别有居心。

所以,即便曹沐现在拿出再多的诗,也都可以斥为枪手捉刀之作。

可是,上官纯却没想到曹沐主动“送”了他一个机会。

十首诗,让他出题……这就是命题作文了,曹沐又站在楼顶上,他也不可能藏一个枪手在身后,即便是有枪手在旁提醒,他说了一炷香为限,等于又给自己绑了一道绳索。

这么苛刻的条件,别说上官纯了,就是楼下的萧瑶崔神基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而就在他们为曹沐捏着一把汗的时候,曹沐却老神在在的看着下面的上官纯……

这老小子应该会上套的吧?

曹沐其实给上官纯挖了个坑!

凭着搜索引擎的超时空光速检索,上官纯这边出了题,他立刻就能找出一首千古名诗来回答,而且他也明白无误的说了“就算我作的诗都是抄来的。”

他还真就……

都是“抄”来的!

“好!既然你如此狂妄,那我就应了你这十诗之约!”

上官纯是个“老实人”,他也没多想直接就答应了。

反倒是他老子上官仪,在楼上看着儿子傻乎乎的钻进了人家的“套”。

虽然他也不知道曹沐凭什么这么自信,但以他早年间和曹盈打交道的经验来说,总觉得曹家阿呆……必定有阴谋!

第一题——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二题——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三题——农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第四题——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五题——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六题——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七题——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接连七道题,虽然都是以往憩园诗会中最常见的诗题,但所有人都知道越是常见的题材想写好就越不容易。

而且上官纯认为憩园诗会的旧作之中,这些诗题都有上好的佳作,就算是曹沐都能如题做出新诗,有珠玉在前,谅他也不可能有好诗!

原本说是一题一炷香,可曹沐七题秒答,都是千古名诗级别的作品,桌上的第一炷香都没烧掉一半……还有什么题能难住他?

“上官庭芝……第八题呢?怎么?想不出来了?”

“哈哈哈!憩园诗会号称大梁文坛之首,牛皮吹破天了……”

“快出题啊?怎么,曹阿呆的呆气把你们给传染了吗?”

看到上官纯吃瘪,第八题愣是卡在嘴里出不来了,国子监的一帮纨绔立刻嘲讽讥笑了起来。

尤其是秦嵩虽然暗中撺掇太学生们过来砸场子的就是他们父子,但身为国子监的一员,他也是有传统立场的。

不过,他最后那句话把曹沐说成是“曹阿呆”,竟然立刻引来了同伴们的怒目相视……看到萧瑶丢过来的白眼,他吓得不敢再开口了。

上官纯想了半天,他之前出的题都是比较宽泛的,或许曹沐找的那个枪手都有所准备……憋了半天,他也想不到有什么好题目能难住曹沐了。

“我去年春天游扬州,春江夜景令人流连……就以扬州夜晚的江景为题吧!”

这题限定范围很窄,是萧瑜派人送来的“小抄”。

可他刚刚把题目做了说明,曹沐甚至连思考时间都没留,又冒出来一首千古名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自古就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

原本曹沐都没想过会用到这首诗,可偏偏上官纯(萧瑜)给他送来了一个好题目!

此诗一出……天一阁楼中、洛水岸边聚集的十几艘画舫游船、对岸停着的皇家画舫,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没有了声音。

曹沐念完诗之后,只听到四周的风声、水声……全场鸦雀无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一阁三楼的一扇窗口,响起了上官仪的声音。

“曹公子此诗,以月为主,以江为景,通篇紧扣春、江、花、月、夜,以美景融诗情、入画意、舒离情,意境空明,想象奇特,韵转悠扬……”

上官仪的点评中肯,丝毫不吝赞誉之词,分析透彻令人挑不出半点毛病……而他说完之后,更是直言对儿子说道:“庭芝!你该向曹公子道歉,剩下的题也莫再出了!给天下诗人留点余地吧!”

听他这意思,如果上官纯再出别的题,今后恐怕都没人写诗了!

老子都发话了,儿子也只能遵命。

上官纯朝着高高在上的曹沐深深的拱手弯腰……一拱到底!

“曹公子,上官庭芝妄言,公子之诗才惊世绝艳,令人拜服!在下今生不再写诗……告辞!”

随着上官纯拜服退场,一众太学生所乘的画舫游船也陆续离开,原本热热闹闹的洛水之上,一下子空旷了许多。

对岸系泊着的皇家画舫里,萧昀怔愣地遥望着远处那楼阁上的一盏孔明灯。

“扬州夜……晴姐姐,莫非是你借阿呆之口……”

一首《春江花月夜》,让萧昀想起了童年的一桩旧事。

当年,还是他个四五岁的稚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