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雁门郡,立冬。
这个节气在北方赶路,其实不是个明智之举。
好在张半斛在朔北军的几个月,学会了骑马。这样人的脚不用踏在冰冷的雪中,骑马的速度也比马车快了许多。
并州盛产好马,所以并州的骑兵是汉军最好的之一,而朔北军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半斛和小麦骑着一匹高大健壮的良马,带了十几个随从,日夜兼程,不几日便出了并州。
沿途百姓,打听到是朔北军的统帅要走,纷纷挽留。也有百姓提前等在路上,箪食壶浆迎接张半斛。
张半斛心想,或许朝廷惧怕的不是朔北军,而是支持朔北军的这些百姓的力量。
腐朽的朝廷,不想着为何民众要反对自己的军队,反对自己的统治,反而一味镇压那些受到民众爱戴的部队,从来不去反思自己为何不受到爱戴。
却说唐周快马加鞭回了冀州,向张角禀报了石门关的情况。
张角说道:“若是如你所说,那人必然是我兄弟。”
张角于是一面安排去河内郡的事宜,一面让人去传信给张宝,让他速速赶往河内郡。
唐周便又传信给河内郡的教众,让其安排见面的地方。
河内郡有一处老子庙,太平道又以老子为尊者,这老子庙便成了太平道日常集会和接头其他州郡往来使者的地方。
张角的本营离河内郡不远,张角朝发夕至,一日便赶到了老子庙。
张半斛赶了几日,也到了河内郡。
张角预先派人扮作客商,等在河内郡的北门前,见到是相似人马的队伍进城,便上前询问:“可是石门关来此见大哥的。”
这日问到张半斛的队伍,张半斛便答道:“正是。”
来人又问:“可是张半斛张将军?”
张半斛答道:“正是。”
来人说道:“请随我来。”
张半斛等人便跟着太平道的人,并未进到城里,而是又走了一个时辰,来到了城郊附近的的老子庙。
老子庙里供奉着老君塑像,苍面虬须、神态祥和。
张半斛毕竟是在天齐庙修道过一年多的,见了老君的塑像,也跪下来一叩三拜。
太平道的人问道:“张将军原来也信奉老君,看来我等是同道中人。”
另一个太平道的人说道:“大惊小怪,大贤良师的兄弟,必然是一样的道行。”
张半斛没有理这二人,只是环顾四周,好奇为何要来这里相见。
小麦说道:“你家大贤良师何在?为何不来迎接?”
那几人笑笑,说道:“都是众生迎接良师,哪有良师迎接别人的道理,我这就去通报一声,诸位在此稍等。”
小麦见那几人走后,有些生气地对半斛说道:“张角虽为大哥,但也不必如此端着架子,不远道相迎也就罢了,还要在此等他。”
张半斛心里也有些意外,按照过去自己对张角的了解,他并不是这样一个骄横的人。
来河内郡之前,张半斛一直畅想大哥和自己见面的样子,不说二人都是死而复生的喜悦,至少也应该是久别重逢的兄弟情深。
张半斛想象的情景,应该是二人各自远远相见,隔着数百米便奔向对方,紧紧拥抱在一起。
但是经历了许多,张半斛又觉得之前的想法很幼稚。
自己和张角到底也只是一起走过一段路而已,何况物是人非,自己成了张将军,张角成了大贤良师,恐怕二人都不是曾经那个躺在月光下互诉衷肠的少年了。
而今在这个老子庙中,种种的迹象也都表明了张半斛的猜测。
正想之间,张半斛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我三弟张半斛何在?”
张半斛听见这个熟悉又有些忘却的声音,猛然回头。
只见一个披头散发,两腮深陷的中年男人迎面走来。
从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一眼便能认出,来人就是张角。
张角看到张半斛一时还有些错愕,毕竟三年多以前张半斛还未成年,而今生的健壮浑厚,已经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张半斛先叫了一声大哥,张角这才确定眼前就是张半斛,急忙上前拉住对方的手。
“半斛,真的是你,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我也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张角双手抓住半斛的肩膀,上下打量了一番。
“好小子,长得这么大了,难怪成了将军了。”张角恭维道。
“张角大哥!”
小麦上前也对张角行了个礼。
“小麦?”
“嗯。”
“我还以为这个美女是谁呢,原来是小麦,哈哈,快认不出了。”
张角捧着小麦的头看了又看,自顾自地笑着。
小麦却觉得眼前的张角怎么变得油嘴滑舌了。
张半斛也一直在打量张角,确实和自己想象中不太一样,眼前的张角仿佛一下苍老了十几岁,不修边幅,头发也不扎起,胡乱散落在背上,若不是穿着光鲜的长袍,和蛮子鞑虏无异。
“大哥,你怎么这幅打扮,他们说你是大贤良师,又是怎么回事?”
张角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说道:“今日乃你我二人重逢之日,我已备下酒席,你我今日不醉不归。”
小麦在一旁说道:“你兄弟二人不要贪酒,还要赶去洛阳。”
张角也没搭话,拉着半斛便走。
半斛说道:“大哥前面带路,我们随着便是。”
张角于是松开半斛,大踏步走在前面,身边一群人前呼后拥。
“大哥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半斛对小麦轻声说道。
“嗯,我也有这种感觉,是相貌吗……又好像不是。”
“不仅仅是相貌……”
众人跟着张角到了老子庙的后殿,进了里堂,看见斋饭已经准备妥当。
张角便把张半斛请到上座,与自己坐在一处。
下面十几个下人,忙前忙后端菜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