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半斛听见背后有人喊“张梁”这个名字,一时间有些恍惚,竟有些分不清自己是谁。
但是他马上反应过来不对劲,一来这个声音很陌生,二来除了身边朝夕相处这几个人,没人知道“张梁”这个名字。
张半斛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暴露,急忙戴上斗笠,低头转过身去,恨不能找个地方躲起来。
张角等人听见声音,也朝着声音望去。
张宝就在腰间摸了摸匕首,把小麦推到身后,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只见街头矮墙缺口处,有个翩翩少年跨过矮墙,一袭萧萧白衫,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
那少年孤身一人,上前又喊了一声张梁。
张半斛见他年纪不大,又没有随从,不似追杀自己之人。
张角和张宝也放松了警惕,收起了匕首,只是不停扫视着周围。
那少年又离得进了,走到半斛身边,低头看了一眼半斛,抚手大笑道:“真的是你啊,傻豚。”
半斛可是好久没听到这个称呼了,心里又惊又气又觉得些许亲切,毕竟追杀自己的人是不会这么称呼自己的。
半斛抬起头,看了一眼少年,问道:“这位公子,你我可曾相识?”
那少年笑道:“你是真傻还是失忆,我乃孔文举啊。”
半斛有些蒙了。
倒是张角听了后赶紧上前施礼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孔融孔文举,失敬了!”
半斛彻底蒙了,是孔融让梨的那个人吗?
原来此时孔融已经十八九岁,本就是孔子后人,少有异才。又因名士张俭为中常侍所记恨,令州郡捉拿张俭,孔融因为收容张俭,又助其逃跑而获罪。孔融被捕,却主动顶罪慷慨赴死,后侥幸赦免,因此事名声大噪,四海皆知,张角因而也听说孔融大名。
孔融对众人还了礼,拉着半斛的手,说道:“当年我助你外逃时,你从断桥上跳下,摔伤了头颅,本来便不聪明,这下更是什么也记不得了。”
半斛惊讶地说道:“是你帮我逃走的?”
张角左右张望,打断二人,说道:“此地不是叙旧之地,若有个僻静去处,再谈不迟。”
孔融说道:“也好,那就去我府上吧。”
四人于是跟着孔融,孔融走在前面,四人慢慢跟在后面。
走了一会儿,小麦轻声问张角:“此人不会是骗子吧?”
张角也轻声说道:“我也担心,若真是孔融,他向来违逆十常侍,不会加害半斛,若不是孔融,只怕我等要羊入虎穴。”
半斛在旁听了,心里想道:“原来听过孔融让梨的典故,这公子若真是孔融,应该会知道此事。”
半斛快走两步撵上孔融,对其说道:“你四岁时家里吃梨,你挑了个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孔融说道:“我家里经常吃梨,你说的是哪次?”
半斛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却故作镇定,回头给张角使了个眼色。
孔融却接着说道:“不过我向来不挑最大,也不捡最小,做人亦是如此,不满,不空。”
孔融又朝着半斛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凭你的智商我也很难跟你解释,其实啊,我就是不爱吃梨,不吃父亲又要训斥,所以每次捡小的拿,只因还有个幼弟,每次吃剩,因此将最小的给他。”
半斛舒了口气,给张角比了比手势,众人这才心安,放心跟着孔融回府。
走了半柱香的时间,众人便来到孔融府上。
孔融几个兄长见了半斛,也都十分惊讶,赶紧让仆人关门闭窗,显得十分紧张。
半斛此时方才确定,自己当年是认识这孔家人的。
孔融兄长把孔融拉到隔壁,问孔融:“你怎么把傻豚带回来了,那几个又是何人?”
孔融便把在张奂旧宅门前相见的经过说与兄长。
孔融兄长说道:“那宦官还在抓捕傻豚,你这是要步张俭之事后尘啊。”
孔融厉声说道:“尔等都怕那十常侍,我却不怕,况且其父张奂与父亲交情颇深,我等跟傻豚又是一起玩大,人家现今落难,如何置之不理?”
半斛听力异常,隔着屋子几人对话也都听得清楚。半斛本来想走,但是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听出,张奂和张梁的事孔家应该是知道不少的,留下来或许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张奂的亲卫军。
正思索之间,孔融带着兄长们过来一一相见,张角、张宝和小麦也都各自报了姓名。
孔融问半斛:“傻豚,你怎么又回到洛阳了?我不是让你去青州北海投我亲戚吗?”
半斛这才知道当年为何要去北海。
半斛说道:“我不想苟且一生,因此回来要召集我父旧部,以图为父报仇!”
孔融和兄长们露出惊讶神色,又带有些嘲讽,指着半斛纷纷说道:“傻豚何时有如此志向了!”
半斛起身怒道:“我此番回来,定让那些轻视我之人刮目相看,还有,我以前叫做张梁,现在名字叫张半斛,你们可以叫我半斛,但是不要再唤我‘傻豚’!”
众人都吃了一惊,连张角小麦都没见过如此英雄气概的张半斛,孔家众人也都觉得这张梁要不是摔傻了,要不就是失忆了。
所谓人善被人欺,半斛这么一说,孔家人便没再敢说“傻豚”之词。
孔融吃了一惊,急忙拱手:“梁兄勿怪,只因我等儿时玩笑,以后不说便是。”
半斛说道:“我还是希望你叫我的道名,张半斛。”
“好的,梁兄。”孔融说道。
“多谢!”半斛说道。
孔融便安排众人用膳,又让仆人去准备就寝房间。
吃饭时,半斛问孔融:“孔兄,你可知道我父亲亲卫军之事?”
孔融说道:“只听说过,却没见过。据说这些人都是和匈奴拼杀死人堆里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