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太皇太后是傍晚入宫的, 长途奔波,面色极为疲倦,见到后宫一众妃嫔, 只说了几句话,便叫众人回宫。
次日初二早上,虽不是请安的大日子,但各宫嫔妃都不约而同的到了慈宁宫请安。
经过一夜的休整,太皇太后恢复了精神, 气色极好, 耐心的询问了众人近况,又说了一些外头的趣事, 众人笑作一团, 气氛极好。唯有安嫔,笑得有些勉强。
到了巳时, 众人一同动身前往乾清宫赴家宴。
昨日没仔细瞧, 今日才发现, 康熙比先前离宫的时候清瘦不少,却不减损他的气势, 甚至更威严了些。
但他眼睛一弯, 一开口,气质又变得随和起来。
“贵妃身上这件缠枝莲白绸绣衣不错,衬得你姿容越发清新秀丽,就是天气越发热了,你记得换纱衣,那个更凉快。回头朕叫人给你送两匹江南新进的芝麻纱。”
说完佟贵妃, 康熙又把视线放到蓁蓁身上, “温妃怎瞧着清减不少, 可是夏日太热没了用膳的胃口?朕的御膳房里有个凉菜做得极好的厨子,朕叫他把最好的徒弟送到你小厨房上。”
蓁蓁没想到还能得到这么个好处,忙起身道谢。
康熙摆摆手,继续往下关心惠嫔、宜嫔、德嫔、荣嫔等人,也都各自送了赏赐。
关切完妃嫔,康熙开始询问孩子们的情况。
“朕瞧着胤禔怎的胖了许多?可是这段时间进补太多?”
康熙眉头微微皱着,他不大喜欢胖人,胖了意味着不灵活,意味着平日里懒散。
胤禔面上闪过一丝慌乱,心中挣扎了片刻,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皇阿玛恕罪,儿子前些日子贪玩,从汗血马上摔下来,伤了腿骨,骑射课暂停少了锻炼,再加上滋补的膳食用多了,所以胖了些。”
“哦,原来是这样啊。”
康熙仍旧笑着,但蓁蓁私心觉得他的笑里带着一股冷意。
果然,下一刻,她就听到康熙开始考校胤禔的学问了。
“既然腿脚不便,不能上骑射课,倒也无妨。那原本上骑射课的时间你都用来上经义课了吧?想来经义是不错的。朕便来考考你,嗯…你把《大学》这篇背一遍,再讲讲其中的意思。”
胤禔的面色在康熙的问话中逐渐苍白,缓缓背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起初还是流畅的,但越到最后就越磕绊,估计他心里也是着急的,额头上满是汗水,不断重复上一句,甚至重复的时候还说错了。
康熙的脸色越发难看,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心情不好。
嗨…这可是您自找的。
蓁蓁借着宫扇的遮掩,悄悄翻了一个白眼,哪家的父亲会在远途归家的团圆之日考校儿子的学问?还是在这么多人面前,答不上来,孩子丢脸丢大了,心里得多难受啊。
她看向胤礽,无声的问他:准备得怎么样?
胤礽点点头,“儿子不怕考。”
蓁蓁朝他举起手中的杯子,“棒棒!”
转而看向正中央依旧焦愁的胤禔,默默同情了一下。
眼见家宴就要僵持在这了,康熙无奈叹口气,摆手放过胤禔。
“既然背不下来,就不必勉强了。回你的座位上去吧。”
看似没有任何责罚,却叫胤禔更加难过,神色比先前背不出文章时还要忧愁,泫然欲泣。
康熙见状,不由得补上一句,“朕在蒙古收了一把好弓,特意给你留着,等你伤好了再来找朕取吧。”
“是!儿子多谢皇阿玛惦记!”
胤禔立马转哭为笑。
见他笑了,康熙面上也带出些笑意,视线落到胤礽身上,照旧要考学问。
“胤礽,你把《六国论》背一背。”
“是,皇阿玛。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听着胤礽流畅的背诵,康熙笑意渐渐明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既然能背诵得如此娴熟,必然是领会了里头的意思,朕就不再一一考校了。这是科尔沁亲王赠予朕的宝石匕首,削铁如泥,珍贵得很,朕就把它转赠于你了。”
胤礽双手接过,高声道:“谢皇阿玛赏赐。”
康熙甚是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柔和:“回你的座位上去吧。”
胤禔在一旁看得眼热,越发懊恼,若他做学问时耐烦些、认真些,今日是不是就能将《大学》背出来了?皇阿玛说的那把弓是不是现在就送他了?
他以后绝不能以受伤为借口,放纵自己了。
对于已经进学的儿子们,康熙是比较严格的,但对三阿哥四阿哥就宽松些,悉心询问了他们的日常事务。
听到这俩人常去探望太子,兄友弟悌的故事让他十分欢喜,也重重的赏赐了他们。
在后面就是小五小六小七小八,还有两位公主,康熙仔细问询一番,赏赐了许多礼物。
这场家宴,除了大阿哥胤禔有些遗憾,其他人都十分欢喜。
翌日是仁孝皇后的忌日,康熙才外巡回来,政务繁忙,无暇抽身去景陵祭祀,便派了胤礽前去。
***
五月初四,蓁蓁被人早早的唤醒,梳妆、用膳,然后前往慈宁宫。
今日她们要出宫了!
去年康熙嫌弃宫中没有宽广的水域举行龙舟赛,过得不够热闹,今年便将端午节挪到西苑去举办。
正好,三藩平叛之战形式大好,即将全胜,是该热热闹闹的大办一场,振奋振奋人心。
辰时一刻,宫中贵人以上的位份都到了慈宁宫,太皇太后领着一干人前往乾清宫与康熙会合,再乘马车出宫。
宫中的妃嫔、皇子皇女,极难出宫一趟,是以出宫后,就悄悄掀起车帘打望沿途的景色。
如今正是盛夏,京郊的地里种满了小麦,茎秆泛着黄,上头挂着沉甸甸的麦粒,叫人一瞧便知晓是一个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