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担当,与他们合作,迟早被他们卖了换好处,怎么能投靠呢?
没得选择,只有苏咏霖。
只有苏咏霖有足够的实力可以维护他们的利益,只有苏咏霖的军队可以保护他们、让他们继续做人上人,而不至于被乱世抹杀。
更别说危机之下隐藏着重大的机遇。
之前河北士绅不愿南下者甚众,他们不太相信苏咏霖,只想自己保护自己,结果被南下金军大量杀戮,死伤惨重,而山东士绅则大多得以保全。
也就是说如果能抢占先机,第一位在苏咏霖身边站稳脚跟,则大量山东士绅进入光复军决策层将是定局,将来朝堂上多为山东人,能捞到的好处又有多少?
近水楼台,先到先得,这么好的机遇,怎么能放过?
就算他光复军能自己培养人才吧,能培养多少?质量如何?人数如何?
能和传统儒门士子相提并论吗?
所以,思来想去,他们也只能递上名帖,拜托孔氏求见苏咏霖,把他们的意愿传达给苏咏霖。
苏咏霖想要什么都可以谈,只要别关上谈判的大门,逼得他们无路可走。
所谓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相对于帝王来说,他们是卖方,帝王是买方,而现在他们统一思想,认识到当前看似卖方市场,实则是买方市场,主动权掌握在苏咏霖手上。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苏咏霖的要求,以此换取政治地位和利益,维持家族的存续。
只要让他们掌握权力,把持人才的上升通道,那么谁做皇帝,他们并不在乎。
他苏咏霖再怎么英明神武独揽大权,还能保证他的子子孙孙个个都是英明神武独揽大权?
于是,背负着众人的期待,孔拯决定再次请求拜见苏咏霖,与苏咏霖面谈。
他们决定放低态度,向苏咏霖俯首称臣,只要他愿意接纳他们进入光复军体系,一切照旧,那么一切都好谈,经济利益什么的让出一些未尝不可,权当是为了权力。
除非苏咏霖固执己见不接受他们,甚至把他们当做敌人一样看待,那他们必然要为自己寻求一条后路,不能坐以待毙,得想方设法把苏咏霖收拾掉。
南宋方面虽然软弱无能,到底还是汉人王朝,作为一条后路未尝不可……
所以除了孔拯出面向苏咏霖寻求合作,另外也有不少聪明人开始为自己寻求一条可以使用的后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