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白昼短,赵桓乘舆抵达启圣院时,已经夕阳西下,天边只留下最后一抹残阳如血。
但在启圣院内,氛围却非常火热,不仅操练声鼎沸,士卒的士气也非常高涨。
最引人瞩目的是,在靠近入口处,一队队士卒列阵严整,全军锐气如长剑出鞘,气冲斗牛。
不仅赵桓,包括一众亲卫、官员都情不自禁的后退了一步,认真打量了一下头顶的牌匾,确定自己没走错地方,没有一脚踏出,忽然来到了另一个时空。
实在是眼前这支军队,太令人震撼了,大宋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种意气风发,军容严整的精锐之师。
全军每个人都穿着鲜艳笔挺的朱红色军装,年轻将士脸上尽是慷慨意气,没有一丝麻木颓败,整支军队充满了朝气与热血。
一位位年轻军官树旗跨立,忠诚、阳刚、张扬、自信等诸多军人美好的品质,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站在这里,是为了保卫妻儿老小,是为了尽忠报国,是大义加身,没有任何人可以鄙夷他们。
如果有人敢!那这些年轻的士子,一定会以刀剑,给对方讲明道理!
而在一名名年轻军官身后,是排列整齐的肃穆士卒,全军戎装整齐,甲具鲜明,刀枪明亮,旌旗飘扬。
在王朝末年,风雨飘摇之际,众人仿佛看到了开国时,那支战无不胜的王者之师,跨越时空再次站到了这里。
赵桓震撼了许久,才看向站在一旁的神武右军都指挥使岳飞,这位同样年轻的将领,身上渗出一片片血迹,看起来触目惊心,苍白的面孔上带着疲惫与沧桑。从入城以来,两天一夜,他便没有休息过片刻。
只有他眼神中的坚定与刚毅,让每个见到他的人都为其感染,充满斗志与信心。甚至让整座东京城都有了倚靠,可以满怀信心的坚定抵抗。
赵桓问道:“这些将士列阵在这里,是准备待天黑后出战?”
岳飞重重点头,说道:“金人猖獗,必须挫其锐气。日征夜战,不遑启处,方能使金军陷入疲惫。”
赵桓慎重的颔首,岳飞果然是有名将之资,不枉自己不惜一切的将他调到京城,委以重任。
至少在这场守城战事中,有了岳飞,宋军消极死守的态势便为之一扫,开始主动夜袭,以疲惫金军。
想一想,城外的金军也是不容易。白天要攻城,在城墙下撞得头破血流,死伤无数。
晚上要在寒冬中严防死守,抵挡宋军的夜袭。有了昨夜的惨痛教训,谁也不敢再安然入睡,毕竟谁也不清楚,一旦睡死,还是否有机会能见到第二天的日出。
这才只是第二天,战事进行一个月,宋军日夜袭扰,金军会疲惫成何种地步,所有人都不无法料想。
更令人绝望的是,在东京城内,还有无时无刻不在损耗金军的民兵。金军士兵只要还身处城内,就永远要精神紧绷,因为谁也不清楚下一刻是否会有一支凭空出现的利箭,射中自己面门。
金军士兵无论是换防、吃饭、睡觉、哪怕是去如厕都有可能随时丧命,太多的金军将士被溺死在了茅房中,墙上断裂的指甲,剧烈挣扎留下的一道道血迹,昭示着这些人在死前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因此,金军展开了更加疯狂的报复,只要见到东京百姓,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处死。
岳飞说道:“臣听说城外金军更加疯狂的屠城,此正是我军出城作战之时。其一遏制金军气焰,减少东京军民死伤。其二则趁金军屠城混乱之时,大量杀伤金军。”
“恩,战事方面,卿自行决断即可。”赵桓没有胡乱干预,只说道:“但卿也保重身体,这守城战事恐怕并非一朝一夕能结束。卿若倒下,朕可就再找不到一位擎天之将,能扶大厦于将倾。”
岳飞郑重的回道:“待神武右军训练有素,适应战事后,臣会休养一段时间。”
“那便好。神武右军如今情况如何?”
“禀官家,神武右军如今共有一万七千人,其中甲具齐全者大概八个指挥,四千余人。其他部队多是只有武器,只穿布衣,身无片铁。昨夜训练时间最久的三千人,阵亡九百余人,受伤一千三百余人。”
赵桓被神武右军将士的壮烈慷慨所触动,阵亡接近三分之一,而未崩溃,着实堪称强军。若大宋军队都能由此士气与血腥,何愁国难不靖?
随后赵桓想起了一个关键,问道:“朕刚才看到的那支戎装齐整,甲具鲜明的部队,有多少人?”
“禀官家,那是神武右军中军两个指挥。一千人的规模,是全军锋锐。”
将全军戎装最齐整,训练最精锐的士卒集结,参与今夜战事,想来今夜又会有一场意义重大的战事。
不过赵桓对岳飞抱有充分信心,只要不遭遇金军大规模主力,明日必能报以凯旋,自己只要安心等他捷报就够了。
随后赵桓便在岳飞的引领下登上了位于禅院东部的塔楼,站在七层高塔的窗前,向西能将寺内风景一览无余。
密集而又严整的方阵密布在寺庙平坦的庭院内,一面面飘扬的旌旗汇聚如海,明亮的刀枪耸立如林。
一个个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