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威名,哪怕千年之后依然如雷贯耳,与大明锦衣卫、大清粘杆处同为最著名的特务机构。
理论上赵桓只要令吴革执掌皇城司,那就算是人尽其用,选贤任能了。
但问题在于宋朝独特的官场幽默,有明令规定,虽有官名而不任其职,非有特殊诏令,不管本机构事务。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官员被任命为了水利部长,那他大概这一生都不会去管水利,反倒有可能管消防,管国家税收,管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甚至哪怕管中老年妇女心理健康,都不会去管水利。
赵桓不想在这圈圈绕绕的冗官制度内自我约束,决议化繁为简,因而思虑了片刻,便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说道:“升吴革为皇城司都指挥使,令其立即梳理皇城司,为朕真正伺察京师,监督全军。”
这也是赵桓改革宋朝冗官的开始。
相比于其他皇帝,赵桓有个无比巨大的优势。那就是靖康之难,金军将北宋多年积弊几乎一扫而空,无论是冗官还是冗兵,都在这个时间节点降到了最低。
赵桓作为皇帝能有效掌控的只有内城范围内的这些人,军队不过一万两千人,核心官员不过关键节点那几个人。甚至赵桓若是愿意,不用半个时辰,就能联系到每个最基层的办事人员。
所有的冗余官员,多余层级,都能逐一裁撤。那些朝廷百官在此时绝大部分都失去了实权,毫无权柄,也没有反抗能力。
或许改革北宋官场积弊很难,但破而后立,却相对容易。
北宋的行政效率极低,皇帝下达的诏书还要在中书舍人于三省宰相之间来回扯皮许久。
鉴于此,在下达了诏令后,赵桓先派了一名宦官去将吴革带到了宫中。
所以说赵桓有底气无视朝堂上那些冗余复杂的部门与官员,吴革都已经站在了自己面前,而诏书还在三省之间未能走完流程。
统治者的直接掌控力都已经超过了朝廷无数,完全无需文官帮忙治理。那文官们就失去了所有的反抗能力,随时可以被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