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历史军事>朕即大宋> 第四十章苦了同一批熊孩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苦了同一批熊孩子(1 / 2)

按历史进程,取代封建地主的阶层的先进阶级是哪一个?

按西方进程,无疑是城市资产阶级。

不过就算在西方,也经历了资产阶级跟农民阶级漫长的斗争。很长时间内封建领主总能带着领地农奴压制城市资产阶级的进步政策。

那在东方,农民跟城市阶级的斗争就更加漫长了。

即便大宋有中原历史上最强大的城市阶级,远比明清更强盛,也无法与大宋亿万计的农民相抗衡。

所以赵桓压根就没想过以城市工人取代封建地主。

赵桓最终选择的是年轻热血的学子,类似于后世广大的爱国学生。

他投入天量财富建设学校,就是要普及开教育,使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的子弟都能上学,且普遍上学。最终形成规模庞大的学子阶层,以取代士大夫。

这个学子阶层一定不能是科举那种数万人,数十万人的规模,否则很快他们就会被士大夫同化。

而必须是数百万,甚至数以千万计的级别。

他们不一定出仕为官,也可以成为城市工坊主,技术工匠,甚至大豪商,资源探索者。

总之他们一定要成为代表整个国家最先进生产力的群体。

就像靖康之难时他们的学生运动一样,能够诞生最正确的思想,最积极的改进。

以往他们有先进思想,有文明理念,只是无法取得执政权,所以整个大宋才被封建士大夫腐蚀。

如今赵桓强力支持他们,不仅兴办学校,扩大他们整个阶层,将来还会直接从中取士,给他们最便利的阶级晋升渠道。他们将迎来最蓬勃的希望。

唐怡听到赵桓询问,便认真回想了一下,答道:“政事堂还未上汇总札子,办学应该还在推进之中。倒是有两份相关的札子,七月国子监上奏兴办官学的财政都已经下发,至迟年底就能将各地学校建起,请朝廷协调南京皇家女子学院提前为各地分配教习。”

“本月太学司业上奏,新太学已建设完成,次月初于绍天新区正式授学。”

赵桓眼神一亮,说道:“太学历时近两年终于要建成了。这些太学生在国难之时忠贞感召日月,实堪称我朝脊梁,天下之希望。开学之际,记得提醒朕也过去看看他们。”

唐怡点头,说道:“予记下了。听闻绍天新区也已经颇具雏形,官家也可以去看看。”

“可。但无论绍天新区还是太学都是高层楼阁,打牢地下基础才是重中之重。让宰相们更关注一下四方官学的学子,凡我大宋子民,无论男女,三岁之后,十岁之前都要入学启蒙。”

关于普及义务教育,这就是一个决心的事情,跟生产力没有太大关系。

非要犟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屁孩去上学,会耽误多少农业生产,那简直是单杠成精。

没有哪个家庭会因为几个还流鼻涕的熊孩子不去田间生产就全家饿死了。

就算这些三岁到十岁的孩子不去上学,也是天天在用尿和泥巴,遛黄狗,摸泥鳅,骑竹马。

有见识的家庭会送他们去族中私塾,跟族人孩子一起读书。没见识的家庭,就是放任他们在乡间撒欢。

只是如今大魔王赵桓在位,这些熊孩子就都不用想摸鱼掏鸟了,统统去学校读书识字去吧。

国家建立学校,分配老师,不收学费,还管饷饭。

这种情况下,几乎不会对底层农户产生任何负担,其财政压力也不会比全民养老给此前大宋带来的压力更大。

所以只要赵桓态度坚决,将教育普及下去,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事情。

所需改变的只是整个天下对教育的态度与认知。

不过大宋律法可不像后世那么温情脉脉,官家下了严令,哪户父母敢不送孩子去学校,少不了官府一顿严厉教训。

唯一苦的就是这批孩子了。

很有可能他们会亲身经历一个后世出名的笑话。

“开学典礼上校长发言,今年高一扫雪,明年高二扫雪,后年高三扫雪。”

扫雪的年年是同一批人。

而在赵桓治下,次次强制普及教育的也可能是同一批人。

在当下,赵桓只强制三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去上学,对十岁以上的孩子没有作强制要求。

以农业社会的生产力而言,强制实行全面教育,还稍显勉强。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些十几岁的熊孩子们还是要承担一定的社会生产。

赵桓打算用这几年的时间推进工业化,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把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提升上来。

然后再推行十岁以上孩子的强制教育。

嗯……到时候这批正在接受小学义务教育的孩子就能无缝衔接上中学义务教育了。

赵桓忍不住一乐,可以想象到时候熊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嚎啕大哭的景象。

若是皇后在这里,一定会问问赵桓在笑什么。

但唐怡胆子比较小,跟赵桓的时间也比较短,还有些放不开,安静的在赵桓后面帮他揉按脑袋。

赵桓享受了片刻,说道:“鸿胪寺最近有什么消息传来?”

鸿胪寺少卿唐翊就是唐怡的父亲,为了避嫌,唐怡将这方面的好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