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仪式的一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化寓意。
在南宋,可能会用“幻妄”“妄见”“目眩神迷而生幻象”之类的表达来描述出现幻觉的状态。
例如“心生妄见,如睹异物”,大致是说心里产生不真实的视觉,好像看到了奇怪的东西,以此来表示出现幻觉。
四、道教茅山派的创始人一般被认为是西汉的茅盈。
茅盈,字叔申,陕西咸阳人。传说他十八岁入恒山修道,后隐居于句曲山(今称茅山,在江苏西南部),创立了道教茅山派。他修炼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他的两个弟弟茅固、茅衷也跟随他修道,三人被后世尊称为“三茅真君”。
此外,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也对茅山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南齐永明十年(492年),陶弘景辞去官职,归隐茅山,开宗立派,广收门徒。他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茅山派逐渐发展壮大,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逐渐发展演变成了“茅山宗”。
在南宋是有“巫师”这个名词的。
南宋时期的志怪笔记《夷坚志》中就多次提及巫师,如“福州有巫,能持秽迹咒行法,为人治祟甚验,俗称大悲巫”“邑有女巫,能通鬼神事”“巫者汤法先跳跃作法”等描述。此外,在南宋的一些法令、判词等文献中,也有关于巫师的记载,如《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提到“黄六师者,乃敢执迷不悟,首犯约束。观其所犯,皆祀典之所不载”。
而且,在南宋之前的历史文献中也已出现“巫师”一词,如《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的萨满一词,其意指巫师一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