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今安深知,虽然余家和余贵妃已灭,但真相并未随之消逝。
他必须找到线索,揭开这一切背后的真相,同时也保护好自己和卿梦迟,避免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陆今安浓眉紧锁,“皇兄既然已经露出庐山真面目,想来也不会再刻意避开我们,只是那背后的证据,怕是一时难以查验。”
身为皇室,这么多年的腥风血雨于他而言根本不足为惧,他担心的是小丫头跟着他会有危险。
卿梦迟想的却是,“王爷可还记得伯爵府的郑忠勤,他曾辅佐先帝,又是卿国公曾经的好兄弟,想来那先帝遗诏之事,他是知晓一二的。”
陆今安点了点头,小丫头提及的伯爵府郑忠勤,无疑是一个关键人物。
只有找到先帝遗诏,才有能跟皇上对等谈条件的机会,也有能保护小丫头的屏障。
“看来我要找个机会去一趟伯爵府了。”
为了与郑忠勤取得联系,卿梦迟建议采取隐秘的方式,以免引起皇上的警觉。
他们可以利用王府中可靠的信使,或者通过与郑忠勤关系密切的旧臣作为中间人,安排一次秘密会面。
在会面前,陆今安开始让冷月暗中搜集余家灭门案的相关资料,试图从中发现皇上的破绽或是其他线索。
与此同时,卿梦迟也在暗中调查,试图联系上可能尚存的余家亲信或是知晓内情的旧仆,哪怕只有一丝线索,都可能成为扳倒皇上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需警惕皇宫中的眼线,以及可能的监视与跟踪,确保行动的绝对隐蔽。
陆今安在思绪的潮涌中,回顾起往昔布局的每一个细节。
他之所以让郑伯爵的孙子郑鸿彦对外散布郑忠勤去世的消息,实则是出于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与巧妙布局。
这一举动,表面上看似是对郑家的一大打击,实则是陆今安为了保护郑忠勤这位跟随先帝出生入死,劳苦功高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为了搅动宫廷深处的暗流,为自己和小丫头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彼时,面对卿国公与三皇子的联盟,陆今安深知直接对抗并非良策,因此采取了迂回战术。
他知道,一旦外界认为郑忠勤这位先帝近臣已逝,卿国公与三皇子也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威胁,必然会心生欢喜,急切之余从而在行动上露出更多的破绽。
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正是陆今安想要利用的。
他们的任何过激行为,都可能为陆今安提供反击的机会,同时也让隐藏在暗处的势力逐渐浮出水面。
更重要的是,郑忠勤因长期深受剧毒之苦,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虽有小丫头帮他解毒,但还需要长时间的静养和调理,公开宣布他的“逝世”,实际上为郑忠勤提供了宝贵的休养机会。
在远离朝堂纷争的这段时间里,郑忠勤得以秘密地在伯爵府的暗室中安心调养,不仅能够延长寿命,还能在必要的时候,以更加充沛的精力参与到后续的斗争中。
至于那份写好后却还未来得及呈递给皇上言明此事的奏折,陆今安选择销毁。
如此做法是他基于两点考虑之后的结果。
首先,他意识到要想探知先帝遗诏的真相,就必须保持郑忠勤及其家族的安全,这份奏折中若涉及郑家的任何不利信息,都可能成为皇上下手的借口,进而危及郑忠勤和整个郑家的生命安全。
在未知遗诏详情的情况下,陆今安不能冒险让郑家成为牺牲品。
其次,销毁奏折也是陆今安对郑家祖孙二人深情厚谊的体现。
他知道,郑忠勤作为先帝的忠臣,掌握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秘密对于当前复杂的朝庭格局至关重要。
保护郑家,就是保护这些秘密不落入错误之手,也是保护国家未来可能需要的正义力量。
陆今安此举,是基于长远的战略眼光,也是出于对个人情义的珍视。
综上所述,陆今安这一系列举动,不仅体现了他在复杂朝堂斗争中的高超智谋,也彰显了他深沉的责任感与对盟友的可靠。
他深知,在这个充满阴谋与背叛的环境中,每一步棋都需谨慎行之,既要维护正义,又要保护那些值得信赖之人。
通过这一系列周密的安排,陆今安为揭开先帝遗诏之谜,以及最终可能的宫廷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九王府的庭院中,银辉与烛火交织,映照出一幅静谧而祥和的画面。
陆今安端坐于凉亭之中,指尖轻拨古琴,悠扬的琴音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洗涤着人心。
一旁,卿梦迟身着轻柔淡雅的华服,轻盈起舞,曼妙的身姿在月光下更显绰约,每一个旋转与跳跃都恰到好处地与琴声相和,仿佛是天地间最和谐的乐章。
这番景象,不仅为王府增添了几分雅致与温馨的喜气,更是刻意营造出一种闲适无忧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