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武侠修真>天眼宝鉴> 第六百一十七章 青铜圆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七章 青铜圆鼎(1 / 2)

当灯光全部亮起并聚焦以后,有两个身材健硕的工作人员,抬着一只大约半米高的红木箱子来到主持台中央,而且看得出来,那只红木箱子和箱子中的东西都颇有重量,否则也不会让那两个工作人员如此吃力,再看他们谨慎小心的样子,其中的东西也肯定是价值价值不菲。

将红木箱子放在灯光聚焦的位置,工作人员非常麻利的把箱子打开,并把箱子中的东西搬了出来,而当那件东西出现在众人眼前后,本来有些嘈杂的宴会场所,顿时变得安静下来,并不约而同的将目光主看向持台方向,落到那件被搬出来的物件上面。

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尊高约半米左右的青铜圆鼎,那尊青铜鼎沿外折,双立耳微向外撇,圆腹三足,兽蹄足分别指向三个方向,口径约30厘米,腹径约12厘米,重量至少也在二十公斤以上,耳内面饰窃曲纹,外饰两周空心连珠纹,腹部饰一周窃曲纹,同时还有不少瑞兽浮雕,通体蜡光环绕。

最关键的是,虽然这尊青铜鼎不算高,但把它放在那里,却能给人磅礴的厚重气息,甚至在视觉效果上,还给人造成不小的冲击。

我们都知道,古玩珠宝向来是不分家的,所以在场的这些珠宝商,他们就算不是几十年的老玩家,但多少也是古玩爱好者,就算不是真正古玩行内的人,但绝对称得上是野路子。

尽管不知道他们对古玩到底有几把刷子,但几乎是不约而同的,看出了这尊青铜鼎的不凡之处,早在他们看到这尊青铜鼎的瞬间,无不纷纷便显出惊叹的样子。

看到珠宝商的惊叹样子,马华明顿时感觉春风得意,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这是他蓄谋已久的计划,为的就是在众人面前抬高自己,然后出尽自己的风头,好给马家和马汀琳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且现在看到,他的目的明显达到了。

不过得意归得意,起码的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他故作矜持的介绍道:“这尊青铜圆鼎,是我上个月在陕西黑市上,花了一千多万收来的老物件,根据鉴定乃是周代的老物件,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上台来仔细品鉴,当然也请各位不吝刺激啊······”

青铜鼎属于青铜器的一种,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可以说如果没有青铜器,我国就不可能有,三代(夏、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贵族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特色独具的权力表达系统。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文明体制的核心,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全都与青铜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商周社会又是以严格反映等级制度的规章仪式,即“礼”来维护政治和经济权力,通过祭祀沟通人、神,使人间秩序神圣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礼器的青铜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是贵族和天子主持祭祀必备的器物。

而在我国的青铜文化中,鼎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同时也是国家权利合法性的来源。

传说大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铸鼎于荆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诸侯、统治中原的夏王朝的立国标志,而“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则是表明每一次王朝的兴替,九鼎也随之易手。

到了周代,“礼”制度更加完善,形成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使用规定,以此来象征王权和地位等级,统治者也往往举国之力铸造大鼎,正如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所言:“青铜鼎便是政治和权力”。

关于青铜鼎的典故,无疑是“问鼎天下”最具信服力: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却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由此看来,楚庄王问鼎的本意,大有取周朝天下而代之的想法,结果却遭到周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所以后来便把觊觎和图谋篡位的行为叫做“问鼎”,即便是现代社会,国人心中仍然有鼎的崇拜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

值得一说的是,鼎还是我国文明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从那些出土的商代大铜鼎,也确凿证明我国早在商代就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再比如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则全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而且在这些出土物的青铜鼎上,还有铭文记载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并通过铭文的方式,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后世,形成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让青铜鼎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不过可惜的是,自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再伴随佛教在我国的传播,鼎的形式虽然得以延续,却通常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