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鬼市里面究竟卖的是什么,其实准确来说,里面卖什么的都有,从不分门别类,就连破衣烂衫都有出售,而且这里面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谁出摊儿来的早,谁就先占地,后来的自然也就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不过近年来人们所说的鬼市,其实就是另一种样式的古玩市场,差不多就相当于黑市、私人拍卖会差不多,只不过鬼市更加市场化而已,但也更加神秘。
至于“鬼市”为什么不能说去,亦不能说上,更不能说逛,非得要说“趟鬼市”,如果仔细琢磨的话,就能发现这个“趟”字很有学问:水深水浅,水急水缓都要自己趟着试,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也就是说,无论是捡漏还是打眼,都得凭自己的眼力。
除此之外,在鬼市上进行交易,也有着许多的规矩:如看货不问货;不能问货是哪儿来的,哪儿得的;看好后一手钱一手货,两清以后转身掉头就可以不认账,至于打眼不打眼那就是你自己的本事,而且在看好以后才能讨价还价。
值得一说的是,鬼市中的摊贩也往往来自于天南地北,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他们的身份也十分复杂,包含着三教九流的人物,甚至其中大多是“土君子”,发的是死人财,这也是普通人不愿意接触鬼市的原因,毕竟悔气不是。
当然,这些都是林熙在买的专业书上看到的知识,并没有实际的经验积累。
而关于古玩鬼市,林熙还在书中看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汉子,担着一挑全套的景德镇瓷器在鬼市中叫卖,一头是八八六十四件,一挑是一百二十八件,借着月光细瞅,款、印、胎、釉都很地道,东西看起来也是真玩意儿,虽然用过多时了,但无缺无口无冲,说明用的这家人非常仔细,是大家名家,明显摆着比用着的功夫大,而且价格极其便宜,还半卖半送。然后就有一人买下来担回家了,后来请人上眼一瞅,说是他捡了一“大漏”,还估计那汉子是在人家管厨房的,专门偷出来卖了等钱急用。
由此可见,这就是鬼市让人趋之若鹜的原因。
其实,鬼市最为盛行的是时候是在民国时期,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老百姓都是朝不保夕,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鬼市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逐渐走向没落。
尤其是在我国解放后,实行计划经济的那一段岁月里,别说鬼市了,就连商界摆摊的都没几个人,因此鬼市一度消失在世人的视野里,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之后,鬼市才又渐渐出现在世人的视线里。
不过据实说起来,鬼市还是个极为罕见的存在,因为它的特殊性,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有的,如广州、深圳这些近代的大城市,就都没有鬼市的存在,而它所存在的城市,也多为一些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如京都、西安、天津、开封等等。
但是为什么阆中也有呢,林熙为此细想过,还真叫他给想明白了。
阆中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古城,其历史底蕴自不必多说,而且至今都完整的保存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文化风貌,有鬼市的存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在林熙小时候,就曾听过村里的老人说起阆中有鬼市的故事,那时候他根本不懂鬼市是什么,还以为是神怪传说,心里既觉得害怕又觉得新奇,但出于好奇心的原因,他也把老人讲的故事牢牢记在心里。
没想到的是,十几年后的今天,他竟然阴差阳错的进入了古玩界,这才从书中明白了鬼市的真正用途,而这也是他答应吴幽楠留在阆中的原因之一。
因为林熙记得,阆中的鬼市是缝半月才有的,而今天刚好就是半月,如果错过了今天的话,就要等半个月以后才会再开一次,但是他这次回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本个月后能不能抽出时间来,就只能两说了。
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林熙毅然决定今天就来见识下,不过话又说回来,他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倒并不是为了捡漏,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捡漏是愈发的困难,而且这里面还要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其中,并不是林熙拥有了天眼异能就一定能够捡漏,这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漏又到哪里去捡呢?
其实,别看鬼市既神秘又热闹,还让人津津乐道,但里面出的物件十有九假的,甚至有的时候走一圈下来连一件真的都不会有,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考虑,林熙也绝不会轻易在这里买下什么,而他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见见世面。
毕竟对于一个决定在古玩界安身立命的人来说,如果没去鬼市上走过两圈,似乎实在是说不过去,说出去也叫人笑掉大牙,太丢面子。
彼时,阆中古城中雾色朦朦,夜幕中的月光根本无力穿透雾色,而昏暗的路灯也显得晦暗不明,普通人走在鬼市中,眼睛根本看不了太远的地方,就连林熙在不使用天眼异能的前提下,也只能看到大概四五十米远的距离。
好在这种情况不影响视线,因为走在鬼市中,只要能将就近摊位上的物件看得分明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