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棉花糖(1 / 3)

第34章棉花糖

江述月垂下眼睫,可以清晰看见陶栀子澄澈眼眸里宁静的怅然。

每当她仰头问向自己,带着虔诚发问,让人将一颗纯洁的内心一览无余。

只一眼,就轻易在她的注视下,内心泛起涟漪。他的喉结极为缓慢地滚动,不确定的问道:“沃尔特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吗?”

在说到人名的时候,他发出的第一个音是英语,但是以极快的速度不着痕迹地换成了中文音译。“我对这个棉花糖实验有自己的理解。”

陶栀子寂然地点点头,将自己吃得凌乱的卷饼,整整齐齐地收了起来,好整以暇的模样准备接下来认真说明自己观点。

上世纪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进行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旨在探讨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它对未来成就的影响。

研究人员让一群4岁左右的孩子每人面前放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够等待15分钟不吃棉花糖,就可以获得第二颗作为奖励;如果他们无法忍住,也可以随时吃掉眼前的棉花糖,但不会再有奖励。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孩子们能否延迟满足,以及他们采用了什么策略来抵抗诱惑。

结果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坚持等待,并因此获得了第二颗棉花糖。

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期跟踪,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学业表现、社会交往以及情绪调节方面普遍比无法延迟满足的孩子表现更好。

于是,上世纪的第一个棉花糖实验解释了延迟满足和自我控制对个人未来成就的重要性。

“其实,我第一次看到棉花糖实验的时候,我无比理解那些无法抗拒抗拒诱惑吃掉第一颗棉花糖的孩子。”“四岁的孩子,他们对于棉花糖决断,不一定是自控力不足,而很有可能像我一样,对未知的第二颗棉花糖充满不信任感。”

“包括到现在,当我看到第一颗棉花糖的时候,我还是会毫不犹豫把它吃下去,绝不寄希望于第二颗棉花糖。”“有人说,那些迫不及待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可能来自贫穷家庭,贫穷的孩子可能更没有自控力。”说话间,陶栀子将手中被重新包好的卷饼藏到了身后,她平和的语调多了很多波澜,最终又在情绪疯狂之后安静地垂下了头。

像是一柄越烧越旺的蜡烛,在即将点燃天花板的时候,戛然而止、偃旗息鼓。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两人脚尖相对,江述月的怀抱近在咫尺,确实她不能进犯的禁区。

她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可谁又能来解释一下,穷人孩子只是害怕一切冒险,他们没有得到过承诺,或者承诺后食言,在道德感中被迫原谅,所以他们无法相信十五分钟后会得到更多的棉花糖,不吃掉眼前的这颗,也许再也不会有棉花糖。”说完这一切,她仿佛也险些忘记自己想要表达得是什么,说好不要轻易去勾起回忆,但是那些回忆偏偏是贯穿她人生始终的。

这段时间挤压的情绪仿佛要呼之欲出,如果用天气作比,那一定是阴沉闷热到极致的阴天后,突如其来的一场倾盆大雨。

那种爆发式的疯狂一点点找到了她,像藤蔓一样从地面长出来,一点点攀缠上她的小腿。

她仿佛受困于原地,这种从地下滋长出来的诱惑中。手指渐渐收拢,攥握成拳,像维持着此刻的理智。是啊,她永远都可以只吃第一颗棉花糖,但是这是她的唯一,她多担心自己过于急躁,反而将棉花糖逼走,自己连闻味的机会都没有。

她咬着牙,费力地压抑着那些汹涌狠辣的滔天巨浪。只要意志力有轻微的松动,她的理智将全面崩溃。过了很久,她终于找回了内心心的宁静,缓缓松开手,深吸了一口气,再度让嘴角浸染笑容,略微露出整齐的牙齿,给了一个温婉的笑容。

她重拾勇气,凝视着江述月的双眼,在他略有动容的目光中,说道:“述月,你对于我来说,就是那颗棉花糖。”原以为她之前说的“毫不犹豫吃下去"的形容似乎对于“棉花糖”来说有些粗暴,或许儒雅的江述月不喜欢如此粗鲁的形容。

谁知,在她紧张的目光中,江述月的眼中没有露出半点愠怒,反而是极为宽和的态度,像一个年长者,不带狎昵地伸手摸了摸她的头,用极为耐心心的声音说道:“原来你要说的是这个。”

陶栀子对他这样的反应表示出极度的疑惑和错愕,她并不满意这个态度,因为江述月看她的眼神过于清白。比濯水莲花还清白,不惹半点污垢。

这种长辈一样的态度不是她想要的,这仿佛不动声色地推翻了她这段时间所有的小心思。

虽然她自己也理不清楚那些小心思的成分是什么,但是肯定不是江述月反应下的这种。

她一定表达出错了。

在极度的不满和疑惑间,她提高了语调,用更加坚定和示威的语气说道:

“你是那颗,我要迫不及待一口吞掉的棉花糖。”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