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魏广德无心之中给自己埋下的一颗炸弹,高拱还是很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现在魏广德也算是裕王府在朝堂上的一杆旗帜,万万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当晚,高拱和魏广德密谈后,虽然没有明确接下来该怎么做,但是有了一个大致思路,那就是找机会主动在嘉靖皇帝面前捅破此事,避免被政敌私下禀报给皇帝。
之所以没有当即就定下应对策略,也是因为事发突然,不管是魏广德还是高拱都还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毕竟虽然主动捅破青词一事可以获得一些主动,但是嘉靖皇帝那里会做出什么样的处罚却孰难揣测。
之后几日,魏广德并没有因为有了预备方案就松懈下来,反而是在寻求其他破局之法。
而这段时间里,朝堂上因为没发生什么大事儿,西苑也不再召入大臣,只是每日里内阁的奏疏按部就班送入宫中,第二日再由司礼监批红后返回内阁办理。
也是因此,虽然魏广德知道有些事儿不能因为侥幸心理就可以抛到脑后不管不顾,但是也不那么着急。
这么一拖,十来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小半个月的时间里,魏广德倒也没有什么都不做,他约了陈矩秘密碰了次头,将青词一事详细告知。
虽然没有最后定下对策,可是魏广德觉得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宫里面的人最好都能提前知晓。
宫里有人,不管是策应高拱,还是防备有人单独告黑状,至少宫里面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不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
熟悉嘉靖皇帝的,其实就是他身边的那些人,除了朝中那些重臣外,就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了。
能做到嘉靖朝重臣的位置,除了能力或者操守被皇帝看重,自身也得是个明白人,至少不能惹皇帝讨厌,否则也不可能做到那一个位置。
至于皇帝身边的太监,除了能力和有眼力劲,能明白皇帝的意思,看懂皇帝的喜好,投其所好,把皇帝伺候的舒舒服服,另外就是还得忠心。
魏广德把事交代清楚,也是想看看陈矩和他背后的高忠怎么看待这件事儿,以他们对皇帝的了解,嘉靖皇帝在知道此事后是龙颜大怒还是一笑而过。
只是没两天,魏广德就收到了陈矩差人送来的条子,让他失望的是,条子里没有给出答桉。
那青词的事儿,当时可是在无逸殿里发生的,殿外就有小内侍,殿里的对话自然都一字不漏的听了去。
也就是陈矩这样品级不够的太监不知道,当天晚上黄锦和高忠就已经知道了此事。
不过知道归知道,他们也没有义务要帮助魏广德,所以都采取放任的态度,至少在魏广德没有主动找来前,他们不会上杆子凑上去。
如果魏广德更深入了解官场和宫里的情况,或许也能从蛛丝马迹中分析出来。
其实,在黄锦和高忠看来,魏广德那份青词文才差点,至于他们担心的却不是嘉靖皇帝上心的。
也就是说这事儿,其实就算直接捅到嘉靖皇帝面前,正常也就是说几句,略施惩罚而已,当然,前提条件是没有其他事件。
实际上,朝堂争斗,即便真的犯错,可时机也是很重要的。
时机合适,就算犯下大错可能也会大事化小甚至化为无形,而时机不合适,可能小错也会被人抓住无限放大,最终无可挽回。
不过这些,都不是初涉宫禁的高拱和现在的魏广德所能了解的。
这两年高拱虽然风光无限,可别忘了,之前十几年他都只是一个裕王府的属官,并没有太多实权,对于朝堂来说也是陌生的很。
虽然裕王府和景王府一直在明争暗斗,可是那些争斗在严嵩和徐阶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老看来,和小孩子过家家没什么区别。
看着二王似乎斗得热火朝天,其实对朝政一点影响也没有。
但是也正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别人犯这个错,或许都没人愿意去提一句,可要是对手的人,幕后操盘的又是严世番的话,那自然另当别论。
至于徐阶,在高拱登门拜访时其实就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些,只是他并没有对高拱如实相告,而是很干脆的应承下来。
在徐阶看来,不过是顺手人情而已,看哪天皇帝召见的时候,找机会顺嘴把这事儿说说就好。
只是,似乎一切都没有按照他们理想的剧情去发展。
这日,徐阶正在内阁处理桉牍上的奏疏,外面有书吏急匆匆进门,在徐阶耳边小声滴咕几句。
“让他进来。”
徐阶随即放下手里的东西,正襟危坐。
不消片刻,一个小内侍就进了屋,向徐阶行礼后大声道:‘阁老,陛下宣你入西苑觐见。’
“我知道了。”
随即,徐阶起身,旁边书吏快速帮他收拾桌上的奏疏,似乎是想把已经批复过的奏疏整理出来一起送进宫里。
“徐阁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