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知道李端锦不会把她怎么样,林攸宜才会如此大胆。
这三年,李端锦将林攸宜宠得胆子越发大了起来。
就连这样的挤兑,李端锦也只狠狠“惩罚”了她一番,但在关键时刻他停住了。
林攸宜居然有些失落。
这三年,李端锦不曾临幸过其他妃嫔,林攸宜慢慢敞开了心扉。
好几次都暗示李端锦她已经准备好了,但李端锦不知是没听懂暗示还是真的因那件事留下了心理阴影。
三年来,两人同床共枕无数次,但都没越雷池一步。
有时候,李端锦会说,他在等。
但到底是在等什么,他却没有明说。
第二日,这场百年难遇的大雨还在继续,陆陆续续下了一天,整个一日天都灰蒙蒙的,像是有谁打破了天,水倒灌,止都止不住。
李端锦没有来,据说是和大臣们商议国事直到深夜。
但晚膳时,他让安多给坤宁宫送来了菰菜莼羹鲈鱼脍。
为了保持菜的热度,安多说陛下特地嘱咐了宫人不能让菜凉了,以免伤胃。
曾经,她还特意为李端锦解释“菰”的好处,有“水中参”之称。
没想到这么一点小事他都记在了心里,林攸宜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第三日,雨还一直在下,这场雨已连续下了一个多月,安尚宫来禀报,有好几处无人居住的宫殿出现了坍塌。
有几位娘娘住的地方以及藏书楼都发现有漏水。
林攸宜派出尚工局去娘娘们住处修补,自己则带了坤宁宫的人去了藏书楼。
藏书楼的书都是价值连城,是李端锦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两人得空的时候也喜欢窝在藏书楼打发时光。
林攸宜到藏书楼才发现,这里漏水远比想象的严重。
她下令宫人赶紧抢修,让宫女们将被雨打湿的书都挪到别处。
林攸宜自己也动手,然而在收拾一处时,发现一个角落里居然掉了几本,她拿起来随意一翻,脸顿时爆红。
像这样的书还不止一本,怕被宫人发现,林攸宜寻来箱子,将这一摞书全装起来带回了坤宁宫。
这一日,李端锦又没来,和顺说,宣政殿的大臣直到后半夜才散。
第四日,和顺打听道,“京城很多房屋被淹了,也倒塌了很多,许多人受了伤,不过京城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还属攸县,听说豫王查出当地官员当时瞒报了受灾人数,加上这段时间的大雨,救治工作不好开展,据说已经死了不止几千人了。”
林攸宜心情沉重,正逢妃嫔请安,林攸宜升正殿见她们。
三年来,后宫妃嫔总体还算安稳,但梁庄秀女之事,事后查出,梁庄人命案是于持为了护子而犯下的,李端锦大发雷霆,不但将于持及其子于双清贬为庶人,还将于双双打入了冷宫。
自那开始,太后开始信佛,每日在佛堂诵经,就连林攸宜的请安也免了,没有大事林攸宜不会去慈宁宫。
林攸宜正好依葫芦画瓢,将宫妃请安改成10日一次。
“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免礼,坐。”
待众人落座,林攸宜说,“请众位随本宫一起为大同祈福,希望大雨早点停止。”
李端锦为大同忙碌,她没什么能帮他的,只能带领后宫众人真心祈祷。
现如今,陛下独宠皇后,妃嫔们哪敢有意见,纷纷应是。
莺歌将早已准备好的经书分发给众人。
于是,原本的向皇后请安,换成了集体诵经祈福。
消息传到宣政殿时,李端锦心里很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陛下,要不要去看看?”安多顺势问。
李端锦自然想去,但还是摇头道,“等会国丈会来。”
北戎趁着大同忙着治理水灾,已经数次在边境挑起争端,如今更是陈兵五万在大同和北戎的交界处,李端锦不得不防。
他的视线透过窗户不经意看到了外头一簇红色花蕊格外鲜艳,李端锦放下笔,提步来到窗前,小心摘下了开得十分好看的一支。
“安多,将这个送去坤宁宫。”李端锦温声说。
“是。”安多小心接过花,立即去往坤宁宫。
这三年来,他算是看清了,陛下心里只有皇后娘娘,所以,坤宁宫的事,他几乎不假他人之手。
诵经完毕,安多走了进来,“给皇后娘娘、各位娘娘请安,奴才奉陛下旨意,来给皇后娘娘送东西。”
莺歌从安多手中接过托盘,呈到林攸宜面前。
原本要告退的妃嫔迟迟没有离去,都想看看陛下送来了什么。
这三年来,除了林攸宜,李端锦没招任何一个人侍寝,而太后对这份专宠竟然是放任不管的态度,这令妃嫔们不禁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