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掷地有声,字字句句如箭矢般直戳赵氏的心窝。
人群中立刻有人随声附和:“是啊,子陵虽然腿脚不便,但干活从不含糊,没想到他竟然没分到粮食,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后娘果然都是黑心肠!”
此言一出,更多的人加入了声讨的行列,赵氏顿时被淹没在汹涌的谴责声中,孤立无援。
谢启芬神色庄重,步履坚定地走向村主任,她那饱经风霜的面庞此刻写满了恳切与期盼。
她深吸一口气,双手紧握成拳,仿佛以此来积聚勇气,然后目光灼灼地望向村主任,声音略带颤抖却充满力量:“村长,您是咱们村的一杆秤,您得为小两口主持公道啊!子陵这孩子吃了太多苦,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安稳的家,不能再让他受委屈了。”
村主任闻声,放下手中的烟斗,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赞许。
他慢条斯理地捋着花白的胡须,目光扫过人群,最后定格在江训忠身上,声如洪钟地喊道:“江训忠,你是当家的,你说说,这事该如何处置?”
苏毓的目光随村主任所指,悄然落在了那个始终沉静如水的男子身上,那是她的夫君江子陵的生父——江训忠。
他身形瘦削,面庞黝黑,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却掩不住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坚毅与慈爱。
在众人的目光聚焦之下,江训忠终于打破沉默,他那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子陵这些年确实帮了我们不少,他勤勉能干,任劳任怨。如今他成家立业,身边有了个贴心暖肺的人,我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小两口过日子,没有块田地怎么行?就把我在河边那两块肥沃水田给他们,再给一石米,免得他们饿肚子。以后的日子,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赞同之声,村民们交头接耳,纷纷称赞江训忠的公正与慷慨。
然而,这份和谐却被赵氏尖锐的质问声打破:“你简直是疯了!”
她双眼圆瞪,脸色因愤怒而涨红,满脸写满震惊与难以接受。
村主任见状,深知赵氏对此事的坚决反对,他担忧事态升级,便急切地表明态度:“行,就按你说的办!”
言语间,他试图用权威平息这场风波。
“什么行不行的,这事我坚决不同意!”
赵氏怒不可遏,她疾步冲向江训忠,手指直指其鼻尖,一边撕扯他的衣袖,一边厉声责骂:“你满嘴胡言乱语,一石米,一百多斤呢,全给他,我们这一大家子喝西北风不成?”
江训忠面对妻子的无理取闹,面色铁青,他用力推开赵氏,语气中透露出从未有过的决绝:“够了!子陵也是我儿子,这些年他过得太苦,如今成家了,我这个做父亲的虽没多大本事,但给他两块地、一石米总是应当的,我看谁敢有异议!”
面对丈夫突如其来的强硬,赵氏显然措手不及,她愣在原地,瞬间情绪崩溃,放声痛哭:“他命苦?他命苦我就命好啦?我嫁入你们江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
然而,她的悲泣并未引起任何同情,村民们或冷漠,或无奈,无人愿意插手这对夫妻间的纠葛。
村主任见状,果断采取行动,他迅速从家中取出纸笔,凝神片刻,拟好字据,递到江训忠面前。
江训忠毫不犹豫地接过,一笔一划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画上押印,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庄重而坚定。
此时,苏毓注意到江子陵仍呆立一旁,她心生担忧,连忙向他招手:“快来呀,子陵。”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江子陵跨过人群,走到他们身边。
两块地,一百多斤大米,对于江子陵和苏毓来说,这是生活的新希望,是他们未来安稳生活的基石。
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
待江子陵也在字据上签字画押后,苏毓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一切都稳妥了。
她转过身,面对谢启芬,眼含感激,诚挚地道谢:“婶子,谢谢您。若不是您的仗义执言,我们恐怕还要在困苦中挣扎。”
谢启芬听罢,微笑着拍了拍苏毓的手背,关切地叮嘱:“好闺女,以后有啥难处尽管找婶子,子陵是个苦命孩子,你可得和他好好过日子,别让大家的好心白费了。”
望着谢启芬那张真诚淳朴的脸,苏毓心中五味杂陈。
她曾一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误以为谢大姐如同那些爱嚼舌根的人,故意套近乎打听家事。
因此,她借机诉苦,尽管所说句句属实,但动机并不纯良。
此刻,她才明白,谢大姐的关心并非虚情假意,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与热心肠。
苏毓为自己之前的误解感到愧疚,同时也对谢启芬的无私帮助充满了感激之情。
谢启芬与村里几位亲昵的婶子们围坐一处,笑语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