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在城外大营里,找个地方歇着,等你们聊完再说。”
“您觉得怎么样?”
这小子!
刚夸你几句,怠惰的毛病便又犯了!
朱元璋眼睛一瞪,也不废话,只是意味深长的吐出四个字。
“跟咱进城。”
一听这语气,季秋知道,自己若不乖乖听话,朱元璋怕是又要用鞋底子招呼自己了。
晦气!
早知道就不来了!
默默的查看了一番积攒的摸鱼点,那硕大无比的一个“0”,令季秋不忍再看,痛心不已!
作孽啊!
虽说这段日子的高强度“加班”,是季秋自己的选择。
但看着一贫如洗的“身家”,季秋还是会很痛心的啊!
这得摸多少鱼才能补回来啊!
一瞬间的功夫,季秋便变得没精打采,浑身透露出一股伤春悲秋的气息,嘴里还发着“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的牢骚,不情不愿的挪动脚步,朝着汴梁城内走去。
再看看一旁的朱元璋,眉眼之中已然有了怒意,似乎对于季秋这种不争气的表现,很是恨铁不成钢。
但实际上,朱元璋对于季秋的性格,实在是满意极了,喜欢的不得了!
能力出众,不爱封赏,不求职务,唯一的爱好,就是上秦淮河畔喝点小酒,再顺路逛逛画舫。
若是用后世的词语来形容,季秋这不是纯纯的“核动力驴”么!
毕竟对于朱元璋来说,物质层面的要求,根本算不得什么,季秋的要求,也不算过分。
更何况季秋本就积蓄颇丰,平时从来没有对朱元璋张嘴,讨要过钱物。
自古帝王,一向喜爱功臣,但又畏惧大功臣的诞生,尤其是害怕“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情况出现。
可若是换到季秋身上,朱元璋根本不担心这种情况。
朱元璋想赏给季秋个一官半职,那都得威逼利诱,强行塞到季秋手里,还不一定成功!
以前就闹出过这种情况,干掉陈友谅后,朱元璋要给季秋升官,季秋是死活不同意啊!
哭着喊着就要继续当总旗,甚至还跑到马皇后那告状去了!
就冲这表现,朱元璋怎么可能不放心季秋!
虽说嘴上嫌弃的很,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对于这个亲手抚养长大的义子,朱元璋这些年来越发喜爱,器重的不得了。
朱元璋已经想好了,若是季秋日后初心不变,依旧视摸鱼为己任,那便是大明第三代勋贵最合适的领头人。
这第二代嘛,便是李文忠,蓝玉。
同时,季秋还能对这二人形成制衡,不必担心勋贵势大,欺压皇权的情况发生。
别看季秋比起他们两个,职位低,岁数小,军中的威望可是丝毫不差,并且还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元人害怕季秋,大明的将士,难道就不害怕了吗?
季秋若是手持马槊,单枪匹马立于皇城门前,能有几人敢对季秋出手?
朱元璋脚步不停,看着季秋踢踢踏踏的身影,眉眼愈发柔和起来。
自古天家无亲情。
兄弟阋墙,父子反目之事,不胜枚举。
但纵观历朝历代之帝王,朱元璋恐怕是最注重亲情,最有人情味的一位帝王。
对于亲情,朱元璋远比朝堂文武想象中,更为看重。
一行人脚步不停,踏入了这所北宋的故都。
如今的汴梁,已没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繁华,举目望去,尽是破败之感。
朱元璋看在眼里,暗暗打消了定都汴梁的决定。
在汴梁光复后,朝中有不少大臣向朱元璋建言,将大明的都城迁往汴梁,以承北宋之志。
但现在来看,这明显是个馊主意。
堂堂的北宋故都,经过多年摧残,城中不光破败不堪,人口稀少,甚至就连最重要的城墙,都是泥土堆砌而成!
怎么能担得起一国首都的重担?
这些官员,难道就不知道汴梁如今的情况吗?
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们还是向朱元璋提出了这个建议,显然是别有用心。
暗暗的将这些官员,记在心里。
朱元璋神色如常,继续朝着汴梁中心走去。
徐达将一行人引到汴梁城内的元朝官府,此处已被布置成了徐达的帅帐,到处都悬挂着绢帛制成的地图,正中央还摆放着硕大的“沙盘”,其中聚米为山,积沙成河,山川形胜,一目了然。
朱元璋径直朝着主位走去,大马金刀的坐下,直接开门见山。
“咱这次过来,除了考察一下汴梁,能不能担任大明的首都。”
“便是要与你等,商议一下北伐的后续事宜。”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