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左顾右盼看了许久,终于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周围监视的人少了很多。
“不用觉得奇怪,估计是平山王投桃报李,减少了对我们的监视。
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就去见识一下这位兵家大贤好了,孤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会合了邓下卿,一行人再次出了驿馆。
通过这几天的相处,邓下卿对于厉夏的感观还算不错,不是那种嚣张跋扈的人,更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人很受用。
尤其是厉夏对于平山国的夸奖,让他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竟然如此的好,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如何谦虚了。
不过他也有点习惯了,毕竟夸奖的多了,免疫力也就上来了。
“不知道大王今日打算去哪里玩耍?”
邓下卿尽职尽责的询问道。
“东坊已经去过了,西坊上次也去了,那么这次去南坊好了。”
平山国王都分成五个区域,四个方向四坊,中间是一些国家需要的特殊建筑。
东为贵,北为王宫,西部为士大夫以及商人,酒楼之流,南部就是平民为主,也有不少奴隶。
邓下卿早有预料,没有什么惊讶的。不过南坊都是一些低贱的平民,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刚刚进入南坊没多久,就看到一群平民百姓,围坐在一起,中间一名青年,手舞足蹈的在那里说个不停。
江夫子对此,感悟最深了。
因为他当初就是这样走来的,只不过如今他已经贵为相国,宣扬的手段以及渠道更多了而已。
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依旧感觉到熟悉,看那位年轻人,就像是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一样。
“江夫子这是怎么了?”
因为相国距离厉夏最近,他的变化,厉夏感受的也最清楚。
“触景生情罢了!想当初下臣年轻的时候,也像他这样,四处讲学传道,背井离乡,舍家弃业。
如今终于闯出来了一点名堂,依旧和家人分离。”
这青年还没有名气,或者说正在宣扬自己的着作。
不能算百家之人,最多只能算一名读书人。
小说家讲学,就是讲自己的小说,积累名气更加容易,也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其他各家讲学就比较困难了。
有时候三五个人,甚至一两个人都是有可能的。
因为他们的着作,有时候都比较难懂,也不是底层阶级能够听懂的逻辑,这样的人宣扬名气也更加的困难。
讲学也称作传学,传道之类的。
这里的传道可不是修炼的大道,而是一种道理,一种思想着作之类的。
名气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毕竟没有手机电视,讲学手段都比较传统单一,能不能成为最低级的夫子,入了百家的门槛,就要看能不能走出第一步了。
而且这种讲学的,大部分都是没有师承的。
如果有师承的话,借助师承的渠道,成为名士还是很容易的,让这个圈子认识你就行了。
而能够走多远,就要看自己的作品了。
“那行,反正我们也是到处看热闹,那就过去看看吧。”
厉夏见过的讲学,也就孟良了。
不过他是小说家,他的讲学和其他人有区别,厉夏也顺便看一下,百家当中,其他各家的讲学方式。
“好像是关于农家的讲学,怪不得围了那么多人。”
只是简单的几句,大家就已经听出了大概。
也就小说家的观众最多,农家虽然是小家,不过在平民和士大夫之间,还是很流行的。
毕竟:民以食为天。
这是是农家大贤说的话,事实也确实如此。
农家的人数其实不少,之所以定性小家,主要还是名望高的太少了,统治者也不用农家的理念治国。
你不被统治者采纳,就不可能成为大家。
青年发表的着作观点是:田地每耕种两三年就要停止耕种修整。
至于具体的介绍,厉夏等人来晚了没有听到,只听到他和周围的老汉们在争论。
“大家的田地刚开始的时候,年年都能获得大丰收,可是为何在耕种了几年之后,就开始大幅度减产了。
难不成是因为大家变得懒惰了?还是说天灾频繁,亦或者大家种粮食的技术不行了?
都不是的,这是因为土地跟人一样,种植了几年时间,就需要休息一下了。”
“土地又不是人,又不是活的,怎么还要休息,你这年轻人胡说八道。”
一名老汉立刻反驳了起来,其他人也跟着附和,大家很难理解这种想法。
“没错,肯定是上天的缘故,只要俺们祭天的时候,多给上天送一些祭品,来年风调雨顺,粮食就能够收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