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喧闹嘈杂的前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众人纷纷注意到顾承在看完信后面色凝重,于是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
顾临更是满脸狐疑地看着阿爹,关切地问道:“阿爹,发生何事了?”
今日众人采摘果实之所得皆超乎预料之外。
按理而言,阿爹当为此欣喜万分,但为何观其阅信之后反倒心绪不佳了?
对啊,这是怎么了?这是大家心中共同的疑惑。
顾承捏紧手中信纸,眉头微皱,暗自思忖片刻后,最终还是将信纸递给了身旁的顾临,示意他看看。
若是昨天之前,顾承决然不会如此行事。
因昔日家中境况颇为困顿,实难承受如此巨额开销,此事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昨夜至今所历经诸般事端,令其对未来重燃希冀之火。
身为饱读诗书、博学多闻之秀才,又岂甘一生学识埋没于乡野之间,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
当初因病归家养身,内心实则充满不甘与无奈。
几年来,虽表面强作镇定,心中实则苦涩难言,夜晚每每忆及,皆辗转反侧难眠。
顾承曾以为此生恐再无出头之日,而今却被告知尚有其他机缘,其心境又怎能不波澜起伏?
彼时,友人邀其共创书塾,遭其一口回绝。
即便病体渐愈,然家道艰难亦无力为之。
如今好友再次来信说起这件事,似乎抱了很大决心......
这算是家里的大事了,长子已经长大,也是时候让他帮忙拿一拿主意了。
顾临满心狐疑地接过信件,接连看了三遍,脸上露出惊喜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默默地看了看自家阿爹,得到他的默许,便将信纸递给顾衍,示意众人传阅一番,然后目光转向顾承,这事……
顾临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这是好事呀,阿爹!”
自从阿爹辞去县里的私塾先生一职后,就一直闷闷不乐。
顾临自己也读过书,深知读书人的抱负,总觉得像阿爹这般有才华之人,却被埋没至此,实在可惜。
然而那时家中琐事缠身,各种麻烦纷至沓来,令他们应接不暇。
如今,仿佛出现了一个能让阿爹施展抱负的良机。
而且,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书香门第,对于底下的弟弟妹妹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会带来极大的益处。
想到此处,顾临的心思如陀螺般飞速转动着。
阿爹的这位好友竟然提出要与其一同在州城开办一所私塾,专门教导年幼的孩子们读书习字。
从信中的言辞来看,此事显然并非首次提及,但此前顾临从未听阿爹提起过。
他转念一想,顿时恍然大悟,近些年来家中变故颇多,或许阿爹早已无心顾及此事罢了。
前几年大伯父与翁翁接连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在此期间,家中几乎倾尽所有来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用,并因此欠下巨额债务。
一直到今年,全家人才终于还清外债,可以稍稍松口气。
如果是在此前,家庭经济拮据,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开销。
现在情况有所不同,家里有了经营山货买卖这项生计,境况比之从前好上许多,如果能够保持稳定发展......
不过,这毕竟是一桩大事,还需要征询阿娘的意见。
这些年来,全仗着阿娘精湛的刺绣手艺,一家人才能苦苦支撑至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阿娘,他们能否熬过那段艰难岁月都很难说。
顾承忍不住又瞥了一眼正在看信的弟弟妹妹们。
此刻,信件正传到顾卿芝手中,而顾衍则抱着双臂站在她身后,神情严肃认真,目光专注地盯着那封信。
信件在众人手中传递了一圈后,最终递到了顾王氏手中。
顾承和顾临父子二人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她会作何感想。
事实上,家中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偿还清外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顾王氏。
她拥有一双巧手,擅长刺绣技艺,其作品在方圆数十里内颇负盛名。
相传,顾王氏的祖辈曾经入宫侍奉过权贵之人。
当时,据传她凭借着一门精湛无比、巧夺天工的刺绣手艺,在宫廷之中如鱼得水、声名远扬。
传闻称,就连当年皇后出嫁时所穿的华服,都是由她亲手缝制而成。
后来,随着岁月流逝,她年事渐高,便向宫里请求告老还乡。
尽管关于这些传言是否属实无从考证,但顾家娘子(即顾王氏)那出神入化的刺绣技艺的确堪称一绝。
她精心制作的绣品美轮美奂、令人赞叹不已,深受县城里那些富贵人家的喜爱。甚至还有人称,其中一些精美的绣品还被销往了州城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