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张云判断的那样。
在没有制空权的平原战场上,射程远威力大但是难以隐藏机动的重炮部队,其生存能力是堪忧的。
因此,当八路军空军12架伊16战机凭借着携带的火箭弹打乱了外围防御阵地的防空部署,雅克1型战斗机机群得以轻易侵入低空,并向重炮集群投下了48枚白磷燃烧弹后,整个鬼子炮兵阵地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凌空爆炸后四处喷洒飞溅的燃烧白磷,均匀的覆盖到重炮、炮弹以及鬼子身上,轻松引燃了阵地周边的炮弹和鬼子,让整个阵地都燃烧了起来。
烈火毒烟之中,无数鬼子炮兵浑身冒火的翻滚着,绝望的哀嚎着,夹杂着大量炮弹持续殉爆的声音,让整个阵地仿若人间炼狱。
仅仅一两分钟时间,鬼子的重炮集群就已然覆灭。
平原之上,制空权对作战的影响,就是这么夸张。特别是鬼子因为长期掌握制空权,并未给部队配置大量的野战防空武器,一旦被飞机攻击,基本上就只能被动挨打。
而且,相比铝热燃烧弹,使用白磷燃烧弹其实有一个额外的好处。
铝热燃烧弹飞溅的铝热小球温度极高,可以轻易烧化坦克、重炮的外壳,造成装备的大规模损毁。相比之下,白磷燃烧弹虽然可以引燃人体,释放毒烟,但是白磷燃烧时最高温度却仅有800度左右,不足以融化钢铁,摧毁各类火炮装备。
因此,当后续八路军部队赶来时,将会在这些烧焦的鬼子身旁,缴获120余门完整的大炮……
……………………
当八路军空军部队轻易摧毁了鬼子重炮集群的同时。
1纵部队的坦克突击集群,也在孔捷的命令下,快速向前扑出,逐步接近了鬼子的坦克集群。
鬼子坦克集群自然也安排了外围警戒人员,同样也发现了来袭的八路军坦克部队。
同类见面,分外眼红!
一边是40余辆坦克装甲车以及2000多步兵组成的1纵坦克集群,一边是8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2000多骑兵组成的鬼子集群,双方立即双向奔赴,展开了迎头碰撞!
负责指挥鬼子坦克集群的,是鬼子驻蒙军战车第3师团第17战车大队队长南元秋一。
这个老鬼子,是鬼子部队中少有的战车指挥官,之前参加过诺门坎战斗,作为车长与苏联坦克部队战斗过,甚至还击毁过两辆苏联坦克。
虽然诺门卡战役中鬼子惨遭失败,但他通过与苏联坦克的交锋,却自认为帝国坦克和苏联坦克间并没有代差,只是在数量上被碾压罢了。
毕竟诺门坎战役中,苏联装备的也不过是T26坦克、BT-5快速坦克与BT-7快速坦克。哪怕是综合性能最强的T26坦克,其前装甲厚度也不过15毫米,并不比鬼子坦克厚到哪里去。
相比之下,如今他的主力装备九七式坦克前装甲厚度已经达到了25毫米,已经形成了对T26坦克的巨大优势。
只能说,他的认知已经过时了。
苏德战争爆发时,虽然这款经典的T34坦克已经参战,但因为苏联西部军区的巨大惨败,整个世界都被德**队以及装备吸引了目光,苏联T34坦克反而威名不显。这也使得鬼子们没有及时关注到苏联装备的巨大进步。
因此,当南元秋一看到前方敌人的坦克部队不过40余辆战车,他的集群却有80余辆战车时,立即就意识到----优势在我!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命令坦克部队向前突击,打算正面击溃八路军坦克部队;命令骑兵从两侧出击,包围和消灭八路军步兵。
而1纵的装甲集群却坚持步坦协同,部队协同向前扑出。
1纵的坦克集群,共拥有22辆四一式坦克(2辆之前战斗发生了故障)、12辆九七式坦克、4辆九五式坦克、4辆装甲车。考虑到九七式坦克、九五式坦克、装甲车的装甲较薄,战车连连长将四一式坦克放在集群前方,成为集群的攻击箭头。
而鬼子的坦克集群,共拥有九七式坦克24辆,九五式坦克42辆、豆丁坦克8辆,还有12辆装甲车。南元秋一同样选择将最强大的九七式坦克放在了集群正前方。
四一式坦克前装甲厚度45毫米,加上采用了60度倾斜装甲,使得前装甲可以拥有约75毫米的均质装甲防护能力;采用的76.2毫米42.5倍径短管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击穿73毫米装甲。
而鬼子集群的主力坦克九七式坦克,前装甲厚度25毫米,主炮为1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但必须在200-300米内才能击穿75毫米装甲。
至于九五式坦克,前装甲厚度仅有12毫米,其主炮为1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在3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穿透45毫米厚的钢装甲,但是击不穿75毫米装甲。
豆丁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