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同志这一批枪支弹药,算是解决了我们目前的燃眉之急。”老总接过电报,看完后感叹道:“7万多步机枪,一千万发子弹,比咱们八路军刚成立时的装备还要富裕的多,足够满足平原根据地新部队目前的大部分需求了。”
“不过,咱们各根据地也不能完全依靠总部的拨付,依靠张云同志那里的供给,还是要立足自身战斗缴获和军工建设,努力做到枪支弹药供给的良性发展!”
说到这里,老总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些生气的说道:“如果光靠上级拨付弹药来打仗,那还发展什么根据地,直接去前线好了!”
副总参谋长等人也附和的点了点头。
老总突然而来的脾气不是没有缘由的。
虽然目前随着云烟兵工厂、总部兵工厂、老家兵工厂陆续投产,八路军部队的装备极大改善,弹药也宽裕了很多,部队发展也极为快速,但老家和总部却在根据地快速发展中发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一些根据地的高层,不再像过去那样想方设法筹集弹药,发展军工,也不在综合统筹弹药消耗、粮食消耗等支出情况,量入为出的合理发展部队,而是不顾后果的扩充部队,并寄希望上级来解决武器和经费问题。
部队发展的功绩是自已的,麻烦却是上级和总部的!
老家对这样苗头倾向十分重视,并开展了整改运动,总部同样也有所动作。
目前总部虽然一方面尽可能帮助各根据地筹集弹药经费,帮助部队度过发展初期的困难期,防止新兵部队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开始着手整训平原根据地新部队,并毫不客气的将部分新编主力部队降级为地方部队和游击队,避免过多脱产人员影响了根据地的民生。
短短半年间八路军人数突破百万,自然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部队的战斗力是要打问号的,老家和总部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副总参谋长在旁边劝解道:“老总,平原根据地虽然面积广阔,人口稠密,但是地形过于平坦,易攻难守,咱们很难完全将鬼子挡在外围,也就难以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和军工基地。”
“况且,目前咱们占领的县城并不多,发展军工需要的经费、物资同样也是难题。”
“不能指望咱们的平原根据地再发展一个总部兵工厂或者云烟厂,然后可以自已解决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不注重自给自足、一味扩充部队的根据地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根据地已经结合张云同志的《土法军工指南》,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土法军工厂和军工作坊。”
“根据统计,咱们这些小作坊产量加起来,每天可以生产82毫米迫击炮炮弹8000多发,手榴弹4万多枚、复装子弹20万多发,炸药30多吨。”
“这些军工作坊的产量,才是平原根据地的战斗力根本啊。”
………………
副总参谋长的话没有错,相比于需要跨越鬼子封锁和遥远地理距离运输过去的弹药物资,平原根据地军工作坊自主生产的弹药对当地部队的发展更为重要。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这首于1938年创作的《游击战歌》,曾经在整个晋察冀甚至整个华北抗日根据地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激励着华北民众抗战的热情。
1938年,张云带领独立支队还未崛起的时候,包括晋察冀军区在内的广大抗日根据地军民,正是凭借着缴获枪支弹药和一点点的土法军工,拼凑起反抗鬼子的武器装备和弹药,并凭借着简陋的装备,与鬼子 开展着殊死的战斗。
幸运的是,独立支队的崛起,使得八路军拥有了云烟厂、总部兵工厂、老家兵工厂三座现代化大厂,从而为华北各个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军工物资,使得临近正太军分区的根据地装备普遍改善,也使得各地八路军部队拥有了合用的重型迫击炮、山炮等武器装备。
不过,华北地区地域范围很大,很多根据地距离总部兵工厂、云烟兵工厂都距离太远,补给相对困难,除了部分关键的武器弹药外,类似手榴弹、迫击炮炮弹等仍然需要尽可能自主生产,以实现弹药自由。
令人欣喜的是,在张云提供《土法兵工指南》并补给给各个根据地的大量小型军工设备以及催化剂、铝板等物资帮助下,在根据地军民的自身努力下,如今各个根据地小型兵工厂、兵工作坊遍地开花,已经摆脱了依靠古老制法生产武器弹药的现状,转而使用了成熟的土法军工技术,使得弹药产量和质量极大提升,满足了军队迫击炮炮弹、复装子弹的日常需求。
毫无疑问,这极大地加强了根据地的持续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抗战历史上曾经让人心酸的马尾手榴弹、黑火药边区造等,逐步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根据地填装现代炸药的巩式手榴弹、地雷和炸药包,甚至一些根据地自行生产了一些步枪。而在张云提供的电讯电器器材支持下,各个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