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我们撤军。这眼见都要收复大同了,这第二战区长官部是不是疯了?”
此时刚刚抵达怀仁的四十七军军部内,一封从第二战区发来的电报,让四十七军内部炸开了锅。
原因就在于第二战区司令部发来一封让他们撤军的电报。
这军队都已经来到大同城外了,对大同日军的战前工作已经开始了。这时候让他们撤军,这不是开玩笑吗?
面对四十七军内此起彼伏的反对声,作为军长的彭刚猛地一拍桌子。
“够了。”
彭刚的一句话,让四十七军的军部立刻安静了下来。
此时彭刚一脸严肃的看向之前闹腾的军官们,在他的目光下,这些人都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
“怎么,打了两场胜仗尾巴都翘到天上了。来自战区的命令,还一个劲的瞎嚷嚷什么长官们疯了。是不是要将你调上去指挥,一个个都不知道天高地厚。”
彭刚的怒骂声,让四十七军内一众军官噤若寒蝉。
这不是彭刚在借题发挥,而且他发现才打两场胜仗后,四十七军内出现一股很不好的苗头,那就有些军官有了居功自傲情况。
而且还是平日的言谈表现出,瞧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言论。
这种言论彭刚怎么可能让其四十七军内发酵,这不是容易得罪友军吗。虽然四十七军情况比别人好点,但是上了战场也是需要别人配合的。
这瞧不起那看不上,想要做孟良崮第二吗?
而彭刚一通火发下去,军部内一众军官此时都低下了头。
其实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撤军命令,彭刚有自己的猜测,可能和那位阎长官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彭刚的猜测非常精准,的确是这位阎长官下的命令。至于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晋绥军伤亡过大,让这位阎长官已经达到心疼的地步。
忻口一战事关山西核心区太原的安危,所以这位阎老西拿出全部家当要与日军死拼一把。不过现在晋绥军十万最精锐部队损失了过半,再加上平型关战役,以及大同等地的战斗,20万晋绥军现在仅有8万人左右。
手中兵力降低的如此快,以至于阎老西看到报告之后又好一阵没缓过来。
其实这已经算好的了,历史上太原保卫战打完之后,被阎老西收容的晋绥军仅2万多人。后来经过一番紧急扩充,才恢复到了5万人的规模。
这也是后来,晋绥军在抗战中再也没有上佳的表现。阎老西更被誉为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平衡高手,这还是被打怕了。
至于现在这份撤军的命令,很明显是这位的老毛病又犯了,想要保存实力的结果。至于说夺取大同,将日军赶出山西。
一想到这其中需要付出的伤亡,这位阎长官退缩了,很明显这是政治大于军事的决定。
对于这位阎长官的想法,其实彭刚非常的清楚。毕竟要是夺取大同之后,晋绥军要是伤亡太大,那么南京那位伸手进来之后,他这位阎长官立于何地。
其实这位阎长官能下达撤退的命令,除了他要为晋绥军考虑之外,也得到其他两边的默认。毕竟忻口会战不只是晋绥军一家,中央军、十八集团军哪一家在这场战役中伤亡小了。
而且自私一点的说法,帮助阎老西收复山西全境有什么好处?
南京那位正在为淞沪抗战失利而头疼,要是华北方面屡次传出胜利的消息,让其脸面更加挂不住。更别说十多万中央军被用来替阎老西收拾场面,那膈应劲更别提了。
将日军赶出内长城一线,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其实自私一点而言,撤军对四十七军也是有利的。毕竟在目前各部都伤亡很重的情况下,四十七军四万余众的规模,十分的扎眼。那么真要攻打大同,主攻任务根本跑不掉。
而攻打大同这样的城市,四十七军就要做好上万伤亡的准备。这一场仗下来四十七军元气肯定大伤。
彭刚在将军部一干军官骂了一顿之后,返回了自己办公室。
此时副官小心翼翼的敲门进来。
“军座,这是目前统计的我军伤亡报告,另外还有缴获以及装备损失情况。”
“给我吧。”
接过伤亡报告的彭刚,拿起这份报告就看了起来。
忻口一战,虽然四十七军表现十分的出彩,但是伤亡其实也不低。根据这份统计上来的报告显示,四十七军在忻口战役中,总伤亡已经达到了五千多人。
其中阵亡官兵达到了1764人,重伤1471人,轻伤2143人,失踪69人。
至于为什么伤亡如此大,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日军官兵的顽强抵抗,虽然有机步旅加持,但是此时日军官兵十分的顽固,哪怕陷入弹尽粮绝被围困的地步,也是死不投降。
为了剿灭这些顽固的日军士兵,四十七军部队自然是需要与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