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沈清宁毕竟年纪还小,只有四五岁,写着写着就累了。她打了个哈欠,然后爬到书房的小塌上睡着了。萧遇见状,轻手轻脚地为她盖上毯子,生怕惊醒了她。
他转过头看向沈柏庭,认真地说:“柏庭兄,我要走了。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你一定要替我好好照顾阿宁。她虽然年纪小,但心思单纯,我希望她能在你的庇护下快乐成长。”
沈柏庭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笑着说:“你放心吧,她是我的妹妹,我自然会照顾她。而且我也会提醒母亲和二妹,尽量不让阿宁去她们那里。”
萧遇感激地看着沈柏庭,“多谢了。柏庭兄,你对我的好,我会永远记在心里。”
沈柏庭摆摆手,“我们之间不需要说这些。你早些归来,记得要平平安安。我们都在这里等你。”
萧遇点点头,他转身看向熟睡的沈清宁,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期待。
萧遇离京的那天,天空阴沉,似乎也在为这即将的离别而感伤。
沈家一行来到了十里亭,为即将远行的萧遇送行。两家早已订好了亲事,这样的场合,沈家自然是要到场的。
沈清宁紧紧牵着姨娘的手,身边跟着一直照顾她的柳嬷嬷。她望着萧遇的背影,心中充满了不舍。这个温文尔雅的少年,对她而言不仅仅是未来的夫君,更是她心中那个一直对她极好的人。
萧遇突然回头,又走向沈清宁的跟前,蹲下身子,与她对视。他的眼眸深邃而温柔,仿佛能容纳世间所有的柔情。
他轻声说道:“阿宁妹妹,记得要写信给我,告诉我你在家里的一切。我会在边关想你的。”
沈清宁点点头,眼眶微微泛红。她看着萧遇那温暖的笑容,只觉得脸颊痒痒的,热热的,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悄然生长。那是对萧遇的思念,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萧遇站起身,再次深深地看了沈清宁一眼,然后转身向远方走去。
沈清宁目送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萧遇离去后,沈清宁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虽然她心中始终挂念着远方的萧遇,但日子还得继续。她的姨娘因沈清宁和萧家定下的婚事,他们母女的日子也过得比以前更为舒适了。下人们见风使舵,自然也对她们母女俩客气了许多。
沈清宁知道,萧遇在边关的日子定是十分艰辛,她想要告诉他家中的近况,分享自己的日常。于是,她开始努力学习写字。
然而,对于一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来说,写字并非易事。她虽然努力练习,但字迹仍然歪歪扭扭,难以辨认。
“小姐,要不你试试画画吧?”身旁的小丫鬟白芙提议道。
她见沈清宁写字困难,便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萧公子定能看懂小姐的意思的。”
沈清宁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拿起画笔开始作画。她一连画了好几副,有太阳、小花,还有一个人的身影。虽然画面简单,但却充满了童趣和纯真。
白芙站在一旁,为沈清宁吹着磨,看着小姐的画作,心中却有些担忧。她心想:“这萧公子真的能明白小姐的意思吗?这些画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说啊。”
画完画后,沈清宁把画稿装进信封。
她找到沈柏庭,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大哥哥,能否替我写一下萧遇的名字?”
沈柏庭看着自己的小妹妹,眼中满是宠溺。他点点头,拿起狼毫毛笔,在信封上写下了“萧遇”两个字。字迹遒劲有力,十分美观。
“可要我替你寄出去?”沈柏庭问道。
沈清宁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有劳大哥哥了。”
沈柏庭微笑着接过信封,心中也为自己的妹妹感到高兴。他希望萧遇能够早日收到这封信,感受到沈清宁的心意。
*
边关。
远在边关的萧遇,因为提前知晓了即将发生的战事,所以一切行动都异常顺利。尽管他还不满十岁,却已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军功。皇帝听闻他的事迹后,特意对他进行了嘉奖,以示对他的赞赏和器重。
一日,空青匆匆走进萧遇的营帐,手中拿着一封书信,“公子,有你的书信,是从京城来的。”
萧遇接过信,一眼便认出了沈柏庭的字迹。他心中一动,立刻明白这是沈清宁通过沈柏庭给自己写的信。尽管在离开京城前,他已经为沈清宁安排了不少事情,也嘱托母亲多去侯府走动,以确保侯府对她的重视,但收到她的信,他依然感到无比的欣喜。
萧遇拆开信封,发现里面并没有文字,而是一封又一封的画作。他不禁轻笑出声,想象着沈清宁在京城的生活定是过得充实而有趣。
空青站在一旁,好奇地凑过来看了一眼,却只见满纸涂鸦,完全看不懂其中的含义。他挠了挠头,疑惑地问道:“公子,这画的是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