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和燕国不仅是姻亲,还是盟友。虽然,燕王职得到赵国的帮助,与赵国较好。但,大争之世,没有永恒的朋友。燕王职复国,也得到秦国帮助。所以,秦国需要燕国,牵制赵、齐。燕国也需要秦国牵制赵、齐。
燕王职合纵,就会背弃秦国,少一个盟友。燕王职不参与,就会得罪中原诸侯。一旦,诸侯灭了秦国,齐、赵就会找燕国的麻烦。
合纵,不行。不合纵,也不行。
燕王职面对这个难题,头疼得很厉害,召集朝臣商议。
“诸位,秦国称帝,惹怒天下诸侯。齐、赵两国号召诸侯伐秦,我国应该如何。”燕王职端坐在王座上,目视大臣,开门见山的问。
亲齐、亲赵的大臣,一致主张,加入诸侯伐秦,提高燕国的存在感。也有的大臣,认为燕国太弱,应该关起门来发展。还有的大臣,保持沉默。
商议半日,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燕王职解散了朝会,只留近臣商议。
“诸位,寡人的志向,你们知晓。诸侯伐秦,寡人应该如何。”燕王职见四周都是心腹,没有隐瞒,“寡人加入合纵,就会失去秦国这位盟友。寡人不加入,就会得罪诸侯。诸位,这个选择,很难啊!”
一位老人率先道:“王上不用忧虑,圣贤说得好,两难择其对自己有利。老臣觉得,应该加入诸侯合纵。一来,能够交好诸侯。二来,还能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三来,可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
“不可。”一人坚决的反对,“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做好对内改革,发展实力。对外,我们应该隐藏实力,不能张扬。”
“剧辛,你身为赵人,没有资格讨论有关燕国的国政。”那位老臣被怼,怒气冲冲。
“我为燕王效力,负责改革内政,如何不能谈论国政。”面对老臣的指责,剧辛反而很平静。
“秦国和诸侯,总要舍弃一个,聪明人都知道选择诸侯。”另一名老臣插话。
“诸侯合纵伐秦,看似声势浩大。只要秦国受得住函谷关,诸侯就不能西进。当年的五国不能灭秦,现在的诸侯就能亡秦!”
“你…”其他朝臣想说,却不知道如何反驳。
“诸侯,我们不能得罪。秦国,我们也要加固同盟。”剧辛面向燕王职,“王上,燕国国力增长,这是有目共睹。但,燕国和诸侯还有很大的差距。燕国应该韬光养晦,不应该出头。”
“唉。”燕王职闻言,点了点头,同时又露出了疑色。他不想失去秦国这个盟友,又不想得罪诸侯。
“王上,臣有一计。”剧辛看出了燕王职的难处。
“先生可有应对之策教我?”燕王职正为这件事头疼,却听见对方有办法,顿时,神色多了一点喜色。
“我们既要响应诸侯的号召,同时也不能伤了秦燕两国的感情。”
“痴人妄想?”老臣冷哼一声,出言挤兑。
“想法是好,如何实践。”
“年轻人!就是年轻啊!”
“寡人有些听不懂先生之意。”燕王职知道剧辛不肯名言,是因为眼前这些大臣,“你们都是寡人的肱骨之臣,对治国政见有冲突,这是常有的事。今日谈国政,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尽可畅所欲言。”
“臣认为,诸侯号召伐秦,我们不仅要响应,还要积极出兵。只不过,我们以国力衰弱,只是象征性出兵,且以弱旅。”剧辛不想和老臣打交道是因为这些人没有选择和气节。他们不仅思想保守,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话。然而,燕王职说话了,他也不好说什么。
“弱旅?出兵?”燕王职越听越糊涂。既然出兵,就失去了秦国这位盟友。弱旅出战,岂不是让诸侯耻笑。
一老臣摇头说,“我们以弱旅出兵,诸侯见了,就会嘲讽燕国。这丢脸,可丢大了。”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剧辛续道,“诸侯轻视我们,就不会敌对燕国。燕国弱,就不会与秦国正面交锋。燕国伐秦,旅途遥远。我们未到,说不定胜负已分。”
“嗯,有理。”燕王职又道,“就是多了点耻辱。”
“王上,知耻而后勇。”剧辛送出七个字。
“好。寡人,就多受点耻辱。”燕王职忍辱负重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知耻后勇,“传令下去,燕国出兵三万,加入诸侯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