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正不怕影子,林四郎没做过的事,心里自然不怕。
没过多久,他的考卷也被递到魏淼手中,与此同时一起的还有其他几个疑似作弊考生的试卷。
按照举报者的言论,第一场考试林四郎和李之卿就知道了考卷题目和答案。
魏淼翻阅考卷,先看到的是李之卿的回答,第一题词不达意,明显没弄清楚出题人的意思,胡乱写的,第二题更是自暴自弃,直接将卷子当成拍马屁的工具,赞扬官家深明大义,主考官仁善……
看得魏淼眉心促成一团,此等阿谀奉承之人,还没进入仕途先染上了一身臭毛病,俨然是个肚子空空,没有墨水的庸才。
等视线落在第三道“大学之道”上,考卷内容一改先前不知所云的胡写八写,风格陡然变成才华横溢,见解独特的优质答案。
如此割裂的前后差距,让人不得不生出对方前两题到底是真不会,还是懒得作答的随心所欲。
而林四郎的考卷,却看得魏淼眼前一亮,不仅字迹工整,每一题的水平相差不大,字里行间能看出答题者的思路和性格。
是可以拿到甲等的优质问卷。
二人的试卷,唯一有可能提前泄露的,便是最后一题。
然而林四郎的回答很李之卿的答案并不相同,无法判定二人在贡院门口是否看到了泄题人给的答案。
至于第二轮考试,策论的答案更是千人千面。
魏淼自小饱读诗书,当初在策论一项上尤为在行,只一眼便看出,李之卿等人试卷的答案,万变不离其宗,主旨都是一样的,只是换汤不换药,变了种叙述方式。
内容还算可以,言之有物,若按照往年的评判标准,即便拿不到甲等,拿个乙上或乙中,完全没问题。
只有林四郎见解独到,尤其是近些年灾祸连连,于流民安置事项上,给出的解决方法,有些竟比各地衙门县丞还要细致,想的周到。
若不是当下时机不对,魏淼都想拉着林四郎好好探讨一番,这份卷面比其他几人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法子落地得多,是当之无愧的甲等。
几个监考官也接过试卷仔细检阅,心中有了定论才问林四郎道“林延冬,有人说你跟李之卿关系不错,对此你有什么辩解的。”
林四郎从始至终都很坦荡“回禀大人,学生并不认识李公子,当日贡院门口之所以说了两句话,也是家中小辈被李公子踩了一脚,没得到应有的道歉,一时冒失跑去小小报复了下李公子,至于考卷内容什么的,她今年才三岁,大字尚且不认识几个,何谈记得答案。”
监考官原先听那几个考生说,林延冬家的丫头偷看了答案,以为是耕读之家女儿读书认字将答案传递给了林四郎,对方怎么也得是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才能做到的事。
没想到只是个三岁的奶娃娃。
几人顿时胸口聚了团无名火,感觉被人耍了,大手一挥,就让林四郎退下。
重新提审李之卿等人。
李之卿和他的同伴自然叫屈不已,在魏淼追问下,始终不肯承认作弊。
一旦承认,几人仕途毁于一旦。
最后一场考试前夜,李之卿被父亲叫到卧房耳提面命,兜售考题的少年已经拿了重金连夜离开萧县,从此改名换姓,官府根本拿不到人。
只要他咬死不认,官府找不到漏题人,案件只能不了了之。
李之卿问父亲“从前出现过类似案件,当时可不是这么处置的,最后处理方式是取消该县所有考生的成绩。”
李老不以为然“当年情况不同,那时候朝廷官员多,少一两个县出举子没什么影响,可今年不同,官家刚登基就传出乡试考题泄露的丑闻,必定迎来雷霆之怒,这些监考官就是藏着捂着也不会在找不到始作俑者的前提下,拿这么多考生前途开玩笑的。”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李之卿父亲的猜测不无道理,简直精准拿住了监考官的心思。
围坐在桌前的考官们,个个愁云惨淡,此时比外头那些考试更像丧了考妣。
“仅凭那考生一面之词,也不能完全断定李之卿等人作弊,说不定是他见仕途无望,见不得好友有机会平步青云,故意栽赃陷害的。”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案件,同乡赴考,其中一个落榜,另一个高中,落榜的嫉妒心强,便故意举报中举者作弊,试图让其同坠淤泥。”
“派出去的衙役已经在查,只要找到卖题人,便能证明李之卿等人确有作弊行为,可若是找不到……”
“找不到就没法查出考题泄露的原因,没法追根究底,案件一样破不了。”
此时,与考官们一墙之隔的魏淼已经见到了无功而返的衙役们。
衙役甲“按照考试们描述的长相,衙门画师画好了寻人画像,卑职拿着画像去城门口询问,守城侍卫并没有见过此人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