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语振聋发聩,让在座的御史大臣们哑口无言。尤其是陆仲宣,面色涨红,却无法反驳。
见状,老谋深算的他毅然站起身来,对李安说道:"据本官所知,东市中确有一家胡人铺子在销售琉璃,虽然销量有限,但也算是民间生意。李公公难道不知道这件事?"这番话无疑是在刻意找茬。然而,李安并未被激怒,反而露出了标志性的微笑,反问道:"那这胡人可是我大梁国的百姓?"话音一落,顿时令众人哑然。
这等于是说,即便有胡人做此生意,与我们大梁人民也毫无关联。相反,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为国家创收。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顾学武却突然抬头说道:"你胡说八道!胡人也是人,也是百姓!虽然不是我大梁的百姓,但也是他们自己的百姓啊!所以,与胡人争利,也是与民争利!"
这番话让在座的文武百官们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他们从未想到,顾学武竟然会说出如此荒谬的话。毕竟,梁国和湖人素来不和,怎么能将他们等同于自己的百姓?这不是颠覆了常理吗?
见状,梁青云立即皱起眉头,冲身旁的侍卫一挥手,"把他拉下去,责罚一百大板!"他显然无法接受这种"异端"之言,急于严惩此人,维护住官场的秩序。
着这番话落尽,众目所集,皆向顾学武投以怜悯之眼。百军棍之刑,恐怖如斯,即便铁骨铮铮的将军亦难承受,更遑论顾学武?其体已至极限于二十棍。然而,梁青云面无悲悯,显然早已对顾学武心生不满,此刻的言辞无疑给了他施刑的绝佳借口。倘若梁青云势力稳固,仅此一言,足以让顾家三族落得灭门之灾。顾学武也在这一刻醒悟,自知言过其实,于是跪地求饶,声泪俱下。
这一言,不仅是悖逆,更是通敌之罪,其地位尊崇而言行如此,令在场所有人都不屑一顾。即便是与梁青云势均力敌的赵青如,亦是眉头紧蹙。内斗尚可,面对外敌,尤其是胡人之威胁,赵青如与梁青云必将同仇敌忾。
然而,顾学武的悔悟为时已晚,无人肯伸出援手,即便其位高权重的叔叔亦默不作声,恐牵连家族。
在这般敏感议题前,谁敢多言半句?
行刑之事迅速展开,士兵将顾学武拖出大殿,不远处便开始执行。随着鞭声响起,顾学武的惨叫顿时响彻殿堂,令所有人不寒而栗。
事实上,如此场面已是多年未见,自老皇上在世以来,梁青云虽位高权重,却鲜少有此等严刑。
此刻的殿中,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复杂情绪。
梁青云的决断虽然铁血无情,但也让所有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言行,内心深处不禁生出一丝凛然。
伴随着这一幕的上演,朝堂众大臣投向梁青云的目光中潜藏着难以名状的情绪。他们未曾料到,梁青云竟藏有如此刚烈与决断的一面,这与他往日温文尔雅的形象大相径庭。朝中众臣望着他,仿佛看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君王,他们心中涌现出一种震撼——似乎是一条蓄势待发的猛龙正展翅欲飞。此前压抑他的两位王爷,现已风华不再,这本非众臣所愿见。他们懂得,一旦梁青云真正崛起,悲剧的序幕恐怕将首先在他们身上上演。
而对于战场上的武将,此情此景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他们在梁青云身上,仿佛看到了昔日皇上的英姿。大殿内,那绵延不绝的惨叫声在每个人心中回响,直到渐渐消散,意味着顾学武的陨落。对此,李安始终保持着超然的态度,他的内心波澜不惊。
而陆仲宣的处境则是极为尴尬,他现身于众人面前,仿佛身陷绝境。试图反驳却言不由衷,欲退回人群却成为众矢之的。
他的额头布满冷汗,心中焦虑万分。他的目光偷偷寻求御史大夫的救援——作为对方的亲信,他寄希望于此时能有所作为。
而御史大夫的微微点头,给了他一线希望。这意味着御史大夫将不会袖手旁观,这让陆仲宣心中一阵欣喜。只要御史大夫介入,至少自己不会过于被动。
御史大夫内心充满愤怒,顾学武的不当之言直接破坏了他精心布置的棋局。
若非顾学武的莽撞,李安此刻或许已身陷囹圄。但顾学武的行为,不仅使自己陷入困境,还让整个局势变得被动。
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如何是好。
但在他眼中,陆仲宣的处境更是不可忽视,因为陆仲宣不仅是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更是自己家族中的一份子——自己的小舅子。
若陆仲宣遭遇不测,回家后自己也难免遭受责难。因此,无论如何,他必须伸出援手。
在那一刻,御史大夫沉浸于自己的沉思之中,低头琢磨着如何应对眼前的棘手局势,寻找一个既能维护自身尊严又不失策略的出路。
而就在此时,一向保持沉默的李安突然开口,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响亮“哈,看来御史台对于我的看法颇有微词啊。借此机会,不妨我来详细阐述一番。首先,正如我之前所言,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