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正文卷第二百一十二章:这就是豪迈的格局“伯常,”南临山,杨修径直到来,他现在心态放得很正,反正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校事记录,如有异常可能会被立刻告知府君。
整个许都的官吏,都掀不起什么风浪。
可,偏偏就有一个地方,比皇宫还要更为清静,那就是南临山。
张韩设下的哨卡,可以拦住所有暗探,是校事的禁区。
杨修之前只知道这里是张韩口中的“清静净土”,不容校事打扰,在好几次剑拔弩张之下,校事们最终放弃“探知”南临山的使命。
最早听到这么说的时候,杨修非常激动,因他发现张韩此举,太有气节,以至于令人心生敬佩之意。
后来偶然一次去尚书台,听闻戏府君和荀令君抱怨此事,也夸赞了一句“没想到伯常还有这般气节,心中自有净土”,这时候……
荀令君忽然眼皮微抬,冷不丁平静的道:“是因他真正的家产,其实在南临山内而不是许都的半城街府。”
就这一句话,把戏府君气堵了好多天,因为同样是谋臣,两人的家产真的是天差地别。
戏志才也不是恪守清正,两袖清风之人,但就是没有这么多钱以及产业,和张韩比起来,有一种挫败感。
年轻的时候还可以用自己清高、无心利禄来宽慰自己。
现在不行了,因为他明白有钱肯定潇洒不羁,但是潇洒不羁不代表不为钱财所扰。
进门之后,杨修的思绪稍微收敛了不少,张韩正在忙碌,只是抬头来和他打了个招呼,便让杨修在一旁等候。
等张韩处理完军务,才让他到近前来坐下。
杨修当即将丞相府之事,大致说了一下,也复述了袁绍信中的内容。
张韩摇头道:“我怎么知道丞相他们是如何想的。”
“许是袁绍这书信的内容,已看出了我们的计策,是以关乎境内秘密之事一点也不会透露。”
“也可能,是真的想从往日情分,来拉拢你父亲,又或者是将计就计,刚好趁着你父亲现在与他们书信往来,所以趁机劝诫,他应该也知晓现在许都已废弃了三公。”
“看来,这大战很快就会爆发了,当两方人马在探战、谍战上都不能有建树的时候,需要兴战来打开局面。”
“这么说,”杨修低头沉思了起来,淡淡地道:“我其实不该再写信过去。”
“什么意思?”张韩平静的看向他。
“君侯且想,现在朝堂上下都已经归服,不敢轻易和冀州联系,若是现在我还继续通信,这不就是不打自招吗。”
“嗯……”张韩思考了片刻,道:“你写,只管聊,不必担忧,期间可稍稍透露如今许都之兴盛。”
杨修眼睛一转,颇为了然的点了点头,道:“君侯和我所想不差,修一直认为,此书信互通其实不光是为了从冀州送来书信的字里行间里获取情报,更是可以送去些许情报,以乱其心。”
“就看丞相想要送什么消息过去,”杨修轻轻一拍手,登时想通了此节。
“就正常回信就行,他聊什么伱便聊什么,所谓冀州云集士清名流,许都就可有经国奇才,”张韩锁眉说到这的时候,思路豁然开朗,爽朗的笑起来说道:“你就写我便是!这些龙骨水车、溪井等易于建造之物、军屯皆可说,本来现在也早传到冀州去了。”
许都之法,在数年来取得成效之后,已被探哨传到四方,各地均知晓此政,但因些许缘由,或是当地的政情不符,又或是士人不喜此政,看不上这等做法,于是并没有人效法。
这时候,就显出张韩生性较“苟”非常明智了,当初马镫配置给黑袍骑的时候,典韦就非常激动的想要出去炫耀。
结果被张韩严令保密,且所有的铁马镫在外都用白布包裹,以此让人不清楚其中奥妙,只以为是黑袍甲骑的军力强悍。
到如今也没人走漏什么风声。
杨修得了张韩指点,心里的一些猜想也就有了印证,主要是假若做错了,就算日后被问责起来,也可以告知丞相此乃是曾和君侯商议过的决议。
当然,他也不敢出卖了张韩。
他走后,按照张韩的思路,为父亲写了一封回信,送去丞相府。
曹操看了之后,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说道:“伯常现在已是下放、赋闲之人,这些都是以往的功绩,可再透露一事,便是张韩在董承、伏完之后,已不再任重职。”
“明白了……”
杨修心思通透,这么一说自然明白曹操的话是何意,“在下,回家中去让父亲再改一改。”
不到半个时辰,杨修再次持信归来,把书信呈递给了曹操。
丞相府诸人看后颇为满意,立刻着人按照此前的路途送去冀州。
转眼夏日即将过去,到六月底时,江东几乎再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