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知道了。”
里正媳妇说完就往家里跑,余下的人疑惑的很,不知道顾老三的话是不是真的。
正犹豫,里正来了。
里正也姓顾,算起来顾老三要喊叔。
顾里正几下子奔到顾老三面前:“老三!你说粮行提价了?”
“是!”顾山点头,报告了实际情况,“粮行翻倍提价,叔!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呀!”
顾拾月在边上补充了一句:“恐怕要生变。”
花清蕊站在顾拾月身边,正蹲下给她的便宜儿子五郎擦汗,至于周围的人说了什么,她全然不在乎,有她家山哥和拾月在,啥事都轮不到她操心。
里正低头思考了片刻,抬头面对大家伙:“有闲钱的赶紧去买粮食,前几天我去县里,听说北边很乱。
咱们蓟县处在南边与北边的交界处,要是北边的难民往咱们这边来,咱们也得被波及。”
话音还没落下,就见村口来了两名官兵,顾里正也顾不上给大家伙多说,赶紧忙叨叨地跑去迎接他们。
官兵没进村口,就跟顾里正说了几句,转身又走了。
大家伙都没散开,等着里正回来询问官兵来做什么,到底怎么回事。
“里正!出什么事了?”有人看顾里正脸色不好,急迫地问,“真生变了?”
顾里正叹了口气,看了眼大家,脸有悲戚:“刚才那两官兵是县里头来的,通知我们三天后必须撤出村子,往南边迁徙。
北边已经很乱了,北边蛮族进犯我大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别说见到粮食,就是见到年幼的孩童都吃。大家各自分头回去准备,三天后一早在村口集合,出发赶往南边。”
顾拾月多嘴问了一句:“有没有说南边哪里?”
顾里正看了眼她,回答:“岭南,不毛之地。”
岭南?顾山一家三口对视了一下眼神,心中窃喜,该不会是迁徙到他们上辈子生活的地方吧?
他们上辈子就是地地道道的岭南人,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是北上广深的广,富饶而又美丽的地方。
“三天?这怎么来得及?里正!我们一定要走吗?不走不行吗?万一那些人没来咱们顾家村呢?”
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不想离开家乡,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开发创建起来的,不想离开也情有可原。
问题是战乱祸及,要真不想离开,恐怕只有死路一条。手无寸铁的村民怎么抵挡数以万计的难民?怎么跟铁蹄铮铮的北蛮子对抗?
顾里正朝着大家摆手:“不要说万一这种话,如果可以,我也不想走。那万一他们要是来了呢?谁来保护我们?
大家必须趁早准备,马上行动起来,三天后一早出发,赶往岭南。”
这下子,再也没人笑话顾山粮食买的多了,一个个都用十分羡慕的眼光看着顾山。顾爷爷的弟媳妇,就是顾拾月的二奶奶张氏走过来跟顾山商量。
“老三呀!我看你家就四口人,也用不了这许多粮食,不然就匀点给二婶吧!”
顾山还没说话,顾拾月就开口了:“二奶奶!对不起!我家里人是不多,可我还有大伯一家,二伯一家,爷爷奶奶,家里老老小小加起来也不少人。”
顾奶奶看了眼孙女,打心眼里欣慰,这孩子是个有心的,竟然顾及着他们一大家子。要不然真怕老三那个棒槌说出匀点粮食给老二家的话。
如今还没到逃荒的路上,还有时间去买粮食,为什么不去粮行买,要盯上他们家的?要真到了揭不开锅的时候,匀点也没啥,都是一个公公婆婆下来的妯娌。
就瞧不惯老二家的张氏爱占便宜的性子,要不是看在当家的跟他弟弟感情深厚,她都不想搭理他们。
老二是个好的,可惜就是弱了点儿,平日里都是张氏拿主意。虽然不过份,有时候也膈应人。
就像这会儿,张氏就来劲儿了,对着顾拾月吼:“个丫头片子,我给你爹说话呢,有你什么事?边儿去。”
老太太不乐意了,把顾拾月拉在自己身后,回怼张氏:“我家拾月丫头哪儿说错了?老三买的粮食,分给他两个哥哥有错?张氏!有这功夫在这里磨嘴皮子,还不如赶紧去粮行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顾山知道古代以孝道压人,对着张氏抱了抱拳,陪着小心:“二婶!对不住了,我闺女说的没错,我买粮食的钱还是我大哥二哥往日里给我的呢,这点东西是为了我们一大家子准备的,可不单单是为了我自己。”
听他这么一说,张氏知道没戏,哼了一声,扭头就走。
花清蕊懒懒地抬起眼皮看了看她的背影,拉着儿子五郎,跟老太太打了个招呼,对顾山说道:“你赶紧把粮食放爹娘屋里去,看看家里要准备什么,都准备起来,我带着拾月五郎先回去了。”
顾奶奶知道花清蕊是个好的,只是平日里个性绵软了些,今天是头一回见她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