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迷村>玄幻魔法>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 第六卷驱伊洛英雄显身手 第百零七章 乞兵却无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卷驱伊洛英雄显身手 第百零七章 乞兵却无果(1 / 2)

虽然自己已经是努力劝说张浚,但眼看着淮西兵变依旧发生,这令岳飞心中不禁蒙上一层阴影,莫非历史果然不可更改么?这是最近岳飞心中一直都有的疑虑。但若说历史不可更改,本应早就病逝的宗泽如今还在家中安度晚年,本应血战而死的陈淬如今还在自己军中训练大军。可若是历史可以更改,但每一件足以改变大局的事件无论自己如何阻止,都在按照既定的轨迹一件件发生。而看着这些事件发生却是束手无策,这令岳飞心中极为难受。
一番思索后,岳飞还是将这个根本就想不到答案的问题暂时放下,思索下一步的安排。如今淮西兵奕后,整个防区再无大军,若是此时伪齐借机南下,则两淮百姓必受其祸。若是求得圣旨,使岳家军进屯淮西,则可将荆襄之地与淮西连成一片,到时一旦北伐,亦可两头联动,不失为一步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棋。
想到这里,岳飞立即提笔写道:“臣伏睹陛下移跸建康,将遂恢图之计,近忽传淮西军马溃叛,郦琼等迫胁军民而去,然事出仓卒,实非士众本心,亦闻半道逃归人数不少,于国计未有所损,不足上轸渊衷。臣度今日事势,彼必未能便有举动,襄阳上流,即目亦无敌骑侵犯,唯是淮甸迫近行在,臣愿提全军进屯。万一强敌窥伺,臣当竭力奋击,期于破灭,仍乞别遣军马,措置襄阳一带,伏乞睿断,详酌施行。”
但岳飞这封言辞恳切的良策却被早已吓破了胆的高宗皇帝否决,其很快回书道:“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
接到朝廷回书,岳飞不由轻叹一声,苦笑着对一旁的张宪说道:“圣上有疑我之意也。”
张宪听后说道:“圣上因淮西之变而遍疑诸军,不独指恩师也,待得日久,自知恩师之心。”岳飞闻言苦笑不语。
淮西兵变之事,在朝中引是一片震动,自然需要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而张浚无疑便是第一人选,于是张浚在淮西之变后一个月引咎辞相。而推动淮西兵变的幕后黑手秦桧则因为一直深藏,却并未收到丝毫牵连。
张浚罢相,而在谁来接替他的事情上,高宗皇帝又有了疑虑,于是在张浚离开之时,关于其继任者的事情特地问道:“秦桧何如?”
张浚想到与秦桧交往之事,心甚悔之,于是便答道:“近与共事,始知其暗。”
高宗皇帝随后又问道:“则何人可矣?”
张浚又答道:“非赵鼎不可。”
于是被任万寿观使兼侍读的赵鼎再一次受高宗皇帝诏命,往建康府入对,当问到其对淮西之事看法时,赵鼎说道:“方得报时,臣在远不得效所见,少补万分,今固无及。然臣愚虑,不在淮西。恐诸将窃议,谓因罢刘光世不当,遂有斯变。自此骄纵,益难号令,朝廷不可自沮,为人所窥。”高宗皇帝闻言,深以为然,次日便再度起用赵鼎,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恢复了其左相之职。
随后在朝堂之上,高宗皇帝再度说道:“淮西之报初至,执政奏事皆失措,惟朕不为动。”
赵鼎说道:“今见诸将,尤须静以待之,不然益增其骄蹇之心。”
此时众臣齐议淮西无备,恐伪齐兵至,赵鼎却慷慨地说道:“行朝拥兵十万,敌骑直来,自足抗之,设有他虞,鼎身任其责。”
有了赵鼎在朝中掌控局面,淮西之事暂时被压制下来,也再未发生别的变故。
之后赵鼎进言道:“自淮西之变,军民不见朝廷有所措置,欲降一手诏慰安之。
高宗皇帝点头赞许道:“朕思之久矣,当以罪己之意,播告天下,以朕任用之非其人也。”而后想到引发淮西兵变的“罪魁祸首”张浚,又补充道:“俟行遣张浚了降诏。”
赵鼎闻言有些吃惊道:“浚已落职。”
高宗皇帝闻言仍愤愤不平道:“浚误朕极多,理宜远窜!”
赵鼎虽然在政见上与张浚不合,但二人私下间其实都十分赞赏对方的人品,见高宗皇帝要处置张浚,心中不忍,开口道:“浚母老,且有勤王大功,陛下安忍使之母子不相保?”
但此时高宗皇帝对张浚满腹怨气,哪里听得进赵鼎之言,只是说道:“勤王固已赏之为宰相矣,功自功,过自过,不相掩也。”
随后高宗皇帝自宫内批谕,将张浚贬至岭南安置。赵鼎看到批谕,心中大惊,岭南本是不毛之地,若以张浚的心气,安置岭南无异于逼其就死。于是将批谕按下不发,并于次日早朝,会同百官,齐为张浚求情,但高宗皇帝怒意未消,执意不肯。
最终赵鼎泣泪而下道:“浚罪不过片策耳。凡人计虑,岂不欲万全,傥因一失,便置之死地,后有奇谋秘计,谁复敢言者。此事自关朝廷,非独私浚也。”最终,在赵鼎的一番努力下,高宗皇帝这才气愤稍减,传旨张浚以散官身份任分司,安置永州。
事后高宗皇帝问赵鼎道:“浚平日兄事卿,卿一旦去国,浚所以挤陷卿者,无所不至。今浚得罪天下,卿乃极力营救,卿贤于浚远矣。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