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条件的落后让李治父子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当李治的新一封奏折摆上李世民的书案时,已经是九月份的事情。此时的李世民正有些患得患失地等待着他之前放走的那些罪犯如期返回。因此他只是匆匆看了一眼李治的奏折就将此事放到了一边。由于被大臣们暗中报复使得这次纵囚的人数达到了将近四百人的规模。这与他的初衷可是相差甚远的。李世民之所以想到要放刑部大牢里的死囚回家与亲人告别其实是为了弥补自己之前所犯下的一个错误。想当初贞观四年的时候全国的死刑犯不过才二十九人。那时大理寺在戴胄的带领下执法严明且公证。对待任何一桩案件都是依照律法反复衡量。因此大理寺在他的带领下很少出现冤假错案。然而如此好的局面却被他自己的一时冲动给破坏殆尽。大唐初期的官员中有很多都是通过九品中正制举荐上来的。这些官员的档案有很多都在多年的动荡中遗失了。于是有些人就趁着这个机会伪造了一份档案从而侥幸当了官。李世民得知了这种情况之后就发布命令说:只要那些伪造档案的人能够主动自首他就可以既往不咎。否则的话一旦将来被查出来那他就会将这些人全都处死。结果就在贞观四年的时候朝廷通过清查揪出了大量伪造档案的官员。李世民一看这些人如此不给自己面子当时就怒了。于是便下令将这些人全部处死。然而当时的戴胄却站出来坚决反对李世民的做法。因为按照大唐的律法伪造档案最多只能判流放之刑。由于李世民一直都在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因此当时他没有正当的理由去反驳戴胄。到最后他只能捏着鼻子认可了戴胄的判罚。然而李世民却也因此犯了一些小脾气。在他看来自己毕竟是皇帝,戴胄拿的也是自己给的俸禄。他认为戴胄在这个案子的处理上明显有些吃里扒外。于是李世民便在贞观五年的时候短暂地将戴胄升了职。这样虽然让他进了中枢,却也将他调离了大理寺。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接任戴胄的张蕴古也和他是同样的脾气。当时相州有一个疯疯癫癫的人整天胡说八道。还说什么大唐很快就要完蛋之类的妖言。于是当地的官员就将他抓起来判了死刑。卷宗送到张蕴古手里的时候他便根据大唐的律法建议李世民要轻判这个疯子。李世民当时也同意了这个判罚。于是张蕴古就将这个好消息提前告诉了那个疯子并和他嬉戏了一会儿。结果这件事情传到了当时还是御史的权万纪耳朵里。于是他便想借此机会弹劾一下张蕴古。经过他的一番仔细调查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些证据。这个疯子的哥哥正是相州刺史。因此权万纪在李世民面前一口咬定了张蕴古的行为属于官官相护,徇私枉法。除此之外权万纪还指责张蕴古提前向罪犯透露判罚结果是泄露宫中机密。李世民当时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张蕴古欺骗了他。因此一怒之下就将原本只应该流放的张蕴古给斩了。然而正是由于戴胄被调离和张蕴古被斩首这两件事使得整个大唐的司法部门都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那就是皇上希望判案的时候从重处罚。正是这种误解才使得贞观六年的时候全国的死刑犯居然有将近四百人。李世民知道这四百来人之中肯定有很多人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受到了过重的判罚。因此他才想让刑部大牢里的三十多名死囚回家与亲人团聚一下再回来接受死刑。然而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他这种不尊重法律的做法却迎来了大臣们的报复。使得当时的将近四百人全都得到了同样的待遇。也让如今李世民只能满心忐忑地期待着这些犯人能够遵守约定按时归来。时间越来越接近立秋之日,李世民的内心也越来越紧张。他知道此事的结果一旦不好,自己的威信肯定会大受打击。幸运的是在立秋来临前的最后几天里那些死囚终于开始陆续返回。并且随着日期的接近返回的人越来越多。等到最后一天到来的时候,除了区区一人之外所有人全都到齐了。当这些人被拉到刑场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人为即将到来的死亡而感到恐惧。反而在刑场上对缺席的最后一人破口大骂。他们都觉得那个人背叛了自己的诺言,是一个万人唾弃的小人。随着问斩的时辰越来越近。李世民突然来到了刑场。他想要亲自主持这次行刑,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些人的愧疚与尊敬。这个结果已经让李世民非常满意了。他与将近四百人的君子之约居然只有一人未归。这对他来说已经足以对朝臣们有个交代。就连围观的百姓们也未曾埋怨李世民。